央行貨幣政策例會:從「管住」到「管好」,流動性緊張有望緩解

盤和林

​6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8年第二季度例會在北京召開,這也是易綱擔任央行行長、貨幣政策委員會主席後召開的第一次會議。相對於對比2017年例會此次會議新聞稿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釋放了不少新信號。

央行貨幣政策例會:從“管住”到“管好”,流動性緊張有望緩解

首先,在表示要繼續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走勢的同時,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新提出要“加強形勢預判和前瞻性預調微調”;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內外經濟複雜多變,任何一個大的金融事件都有可能會引發蝴蝶效應,增強前瞻性形式預判和預調微調有利於化解重大風險,及時糾偏實時政策,預防和緩衝自身及國際各國金融風險事件對國內經濟的衝擊,符合當前推動我國經濟平穩運行,打好三大攻堅戰,做好改善民生工作戰略基調。 此次貨幣政策大方向上,將“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切實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改成了“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鬆緊適度,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從“管住”到“管好”,明確提出“鬆緊適度”,這顯然今年下半年貨幣政策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是繼央行降準之後釋放的另一適度放寬貨幣政策的信號。其目的在於緩解市場流動性緊張,尤其是避免資金成本過高傷及實體經濟。但該政策釋放的貨幣流量是否能避開樓市、“脫實向虛”,進入實體經濟值得商榷。 同時,配套新增“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政策效果的滯後性與不確定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貨幣政策的傳導渠道,疏通渠道有利於緩解政策效果偏差,打折,無效的問題。央行降準若想達到穩固實體經濟的政策目標,是很大程度上依賴政策傳導機制的。

央行貨幣政策例會:從“管住”到“管好”,流動性緊張有望緩解

值得銀行注意的是,此次“會議刪除了“有效控制宏觀槓桿率”,將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改成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從去扛杆,有效控制宏觀槓桿率,到如今刪除槓桿率,並不意味政策的反覆。但一味地控制槓桿使得銀行很難在維持流動性和控制槓桿之間找到平衡。這一改變意味著中央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流動充裕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前提,槓桿問題實則是結構性問題而非槓桿率問題,刪除控制槓桿率,是有益於保持市場流動性的,中央認識的深化,焦點的轉變有利於在流動性和槓桿之間找到平衡點。 企業應該關注的政策動向是,會議刪除“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說法;直接融資指的是沒有中間機構,主要通過股票,債權等金融工具獲取資金的融資方式,我國目前直接融資增量比重已達到20%-25%的合理水平,雖然存量比重尚未上升至合理水平,但其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僅事關金融,還依賴於政策機制,產業結構的更新升級。 不得不提的是,刪除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並不意味著改革已完成,事實上在貨幣流動性,政策有效性,貨幣國際穩定性國家不可能兼顧,此舉說明中央側重點或轉向保證政策的有效性和保證貨幣國際穩定,這是包括我國在內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一貫的策略,一方面增強我國應對外部衝擊能力,另一方面為進一步深化金融對外開放作準備。

央行貨幣政策例會:從“管住”到“管好”,流動性緊張有望緩解

增加“主動有序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增強金融業發展活力和韌性”,表明金融業作為現代經濟核心,逐步有序開放金融以擴大我國金融業規模,完善金融市場機制,同時增加資金流動性,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是我國金融業發展的內在需要,同時也與該次貨幣政策例會宣佈的其他政策前後呼應,有利於把握穩中求進的節奏,打好金融風險攻堅戰,守住金融風險的底線。 總之,此次會議在“穩健中性”貨幣政策之下,明確釋放了“鬆緊適度”的信號,這意味著今年下半年隨著政策落地,市場流動性緊張能夠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有助於股市築底反彈,但如何避免推高房價則是對政策執行的一個考驗。(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