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年內保險股慘澹大跌23% 投資機會券商私募現分歧

保险|年内保险股惨淡大跌23% 投资机会券商私募现分歧

保險股在經歷了大幅殺跌後,估值處於低位,但是市場上對於下半年保險股是否迎來投資機會仍然有分歧

今年以來,A股行情慘淡,曾經被視為有多重利好支撐的保險股更是快速下行,讓不少堅守價值投資的投資者大呼“受傷”。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28日收盤,保險主題指數年內已跌去23.31%,這一跌幅超出滬指15.73%近8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在A股四大上市險企中,新華保險跌幅較高,年內已跌去40.5%,收盤於41.77元/股。中國平安跌幅最小為17.23%,6月28日收盤56.83元/股。此外,中國人壽跌去25.85%,收盤價為22.21元/股,中國太保跌去25.06%,收盤價為31.04元/股。

保险|年内保险股惨淡大跌23% 投资机会券商私募现分歧

綜合業內人士及券商觀點認為,上半年保險股表現欠佳,除了整個A股市場的風險外,還包括去年保險股股價漲幅過高,今年市場進行合理調整;上市險企開門紅“不紅”,新單保費收入下降;險企保費收入進行調整等原因。

那麼進入下半年,估值一再下降的保險股是否有了投資機會?多家券商分析師出奇一致地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不過作為資本市場上的買方,一些私募基金經理並不看好保險股。

01

保險股遭遇“滑鐵盧”

去年風光無比的保險股,在今年上半年迎來了股價“滑鐵盧”,截至6月28日,保險主題指數跑輸大盤近8個百分點。保險股的低迷也拉低了相關保險主題投資的收益率,天天基金網數據也顯示,過去半年,保險主題基金跌幅高達23%,居所有主題基金跌幅之首。

保險行業近5年來原保費收入一直保持著萬億元規模,且每年增速至少都在10%以上,看起來確實是一個朝陽行業,但今年上半年,上市險企卻行情慘淡,原因何在?

也有券商觀點認為,平安、太保、新華個險新單增速依次為:-17%、-28%、-47%,低於市場年初預期;同時,代理人規模有所下滑,如中國平安一季度末代理人規模 135.3 萬,較年初下降2%,其他幾家同樣遭遇不同程度壓力。

而從市場層面來看,陳同輝認為,保險股股價的波動是大於大盤波動的,這也就意味著保險股在牛市漲得多,反過來,熊市也跌得多;同時,保險行業去年經歷了大幅上漲,累積了巨大獲利盤,在股價的高位存在一個預期差,即股價反應非常樂觀的預期,而實際上的基本面則相對低迷,於是造成了今年上半年股價大幅下跌。

02

券商依強推保險股

這些樂觀的投資建議,均建立在多種保險行業利好因素之上,總結來看,券商認為,保險行業的利好因素大約有以下幾種。首先,我國保費增長週期遠沒有結束。平安證券認為:“目前我國保險深度與密度差距並非短期能夠彌補,同時通過研究發達國家保費收入情況,我們認為,利率、保險深度及保險密度以及人口結構決定了壽險的增長空間。而當前來看,在這三個主要指標上我們仍然和發達國家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我國的保費收入仍然會在長週期增長。”

其次,保險行業負債端短期進入改善通道,長期有望恢復增長。招商證券研報中指出,截至5月,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累計原保費同比增速依次為:20%、18%,3%、9%。同時,各上市險企新單保費收入的累計降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此外,受益於資管新規矛頭直指剛兌,銀行理財核心優勢受損,保險產品具備的保本性質增強了競爭力;保險公司銷售隊伍素質、產能持續提高等因素,也促使保險行業負債端有所改善。

第三,由於監管政策使然,上市險企的保費收入結構也正處於調整期,保障型保費收入的比重逐漸上升,續期拉動保費收入增長的模式逐步形成,長遠來看,保險行業的發展正在從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變。

03

私募產生分歧

不過,作為保險股的買方,一些私募基金經理對於下半年保險股是否值得配置這一問題卻給出了不同的意見。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個維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中國市值100強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兒了?”(附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