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老年大學一座難求,超60萬人想上,凌晨4點排隊報名

凌晨4點就去現場排隊,連續幾學期報名失敗,輾轉多所學校均失望而歸……

武漢老年大學一座難求

武漢老年大學一座難求,超60萬人想上,凌晨4點排隊報名

6月,武漢市各老年大學陸續開始2018年秋季招生報名。

江南江北,武昌漢口漢陽。每至報名日,各老年大學所在的街頭便排起長隊,有的老人凌晨4點就去現場排隊。然而,熱門課程名額甚至一兩小時內就被一搶而空,不少老人連報幾季,都遺憾而歸。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已經成為全國現象。在武漢,絕大部分老年大學早在兩年前就已飽和。

武漢市老年大學從當初開辦不足一百人次發展到一萬人次,花了27年時間;而從一萬人次發展到兩萬人次,只花了5年時間。今年春季已達2.2萬人次。

武昌、江岸、洪山、漢陽4所區級老年大學在校學員也突破萬人次。在五年的時間裡,漢陽區、洪山區、江岸區、江漢區的老年大學在校學員數均翻番。

武漢老年大學一座難求,超60萬人想上,凌晨4點排隊報名

老年大學的芭蕾形體舞班學員也不少

兩年四學期

沒搶到一個攝影班座位

6月19日,是武昌區老年大學新生報名的日子,家住糧道街的羅阿姨7點就趕到學校,排隊報名。一個半小時後,終於輪到羅阿姨了,工作人員告訴她,她想上的攝影基礎班全部報滿了。

“我這是第4次來報名了,等了兩年吶,能不能把我加進去?”“一個都不能加了,全滿了。”

52歲的羅阿姨兩年前退休,熱愛攝影的她一辦完退休手續,就去老年大學打聽,確認了老年大學有攝影班,她高興了幾天。沒想到,臨到報名那天,她傻了眼。工作人員安慰她:“再等等,等攝影班開新班或者老班有人退出了,你就有機會報上名了。”無奈想學攝影的人太多,羅阿姨這一等就等了兩年。兩年四學期,報名四次,仍沒有搶到一個攝影班的座位。

6月22日,家住百步亭57歲的蘇林來到位於小南湖公園的江漢區老年大學,直奔朱華根副校長的辦公室。她是為了報上模特班來找朱副校長“開後門”的。朱華根帶著蘇林去找教務主任,教務主任打開電腦,8個模特班,班班滿員。朱華根很是抱歉——夫人的老同事遠道找了來,他卻一點忙也沒幫上。蘇林隨後又找了一所離家更遠的老年大學,還是失望而歸。

6月11日,江岸區老年大學秋季報名的第一天。學校交通便利,吸引了周邊幾個區的老年人前來報名。由於人數太多,不停有人因報不上而抱怨不已,隊伍大亂,不得不動用轄區內的安保來維持秩序。

超過60萬老年人

想上老年大學

老年大學的火爆,與老齡人口增加有著直接的正比例關係。

據瞭解,武漢市戶籍人口60歲以上老年人去年底已達178.85萬,佔總人口的20.95%。這個人群每年還在以8—10萬人的速度遞增。

一項調查顯示,我市35%以上的老年人有進老年大學學習的意願,總體需求約60萬人以上,而全市所有老年大學(學校)能夠容納的規模只有30多萬,這個容量裡還包括散在各鄉鎮、街道只掛了一塊牌子的有名無實的老年大學(學校)。

事實上,60歲這一起點與進入老年大學學員的實際年齡並不一致。武漢地區老年大學的入學年齡每個學校都有規定,有的是滿45歲,有的是滿50歲。加上隨子女定居武漢養老或帶孫子的外地老年人,有意願上老年大學的人數比例,顯然遠遠超過調查數據。

據武漢市老年大學統計和調查,老年大學開辦後20多年時間裡,學員初等文化居多,最近十來年,老年學員大多是中等以上文化水平了。文化水平越高,終身學習的需求也相對旺盛。

讀老年大學

不僅僅是為了學習

69歲的孫幼芳是洪山區老年大學的成員。她已經在洪山區老年大學學習了19年京劇。50歲時,做群眾文化工作的孫幼芳退休。她邊帶孫子邊開始在洪山區老年大學學習京劇。孫幼芳現在的唱功了得,她所在的洪山區老年大學京韻社經常去社區演出,她是骨幹演員。

孫幼芳說:“我每天早上一起床就穿上好看的衣服準備上學。上學路上我要轉三次車,我不覺得累,哪一天要是不去就很失落。”

今年8月份就要辦退休手續的周瓊在洪山區老年大學秋季招生中報了葫蘆絲和舞蹈兩個班。從事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周瓊忙忙碌碌工作了一輩子,她怕退休後與社會脫節,就來了老年大學。

66歲的孫新民,曾經在一家大企業擔任領導,64歲離開領導崗位後就到漢陽區老年大學學習隸書和篆書。他說,學習隸書和篆書是他中學時的一個夢想,那個時候沒有條件學,沒想到在退休後這個夢想實現了。“只要自己能動,就要堅持上老年大學。”他說,老年大學是他社交的場所,他通過老年大學去接觸社會,這是關在家裡養老做不到的。

79歲的黃小梅在老年大學學習木蘭拳。練拳的第三年她就獲了獎,這讓她非常開心。她把老伴也拉到老年大學來學習詩詞。兩個高齡老人說,上了老年大學,變得充實自信、健康快樂了,感覺生命不是在走下坡路,活得好舒服。

武漢市一位老年教育資深專家介紹,老年大學不僅是老年人參與社會的平臺,還是他們保持身心健康和人的社會屬性的渠道,也是他們自我完善和發展、提高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的途徑。

武漢老年大學一座難求,超60萬人想上,凌晨4點排隊報名

老年大學的教室裡座無虛席,老師認真授課,學員認真聽課

辦得越好越火爆

一座難求需多方破解

一座難求,並非武漢的老年大學辦得不夠好。恰恰相反,武漢的老年大學教育走在全國前列。讓校長們甜蜜又苦惱的是,辦得越好,招生就越火爆,供需缺口就越大。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武漢參與各類老年大學(老年學校)學習和活動的老年人為29.07萬人,佔老年人口總數的16.3%,遠高於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公佈的4%的全國平均入學率。

為了能接納更多的老年人上老年大學,武漢各老年大學螺螄殼裡做道場,向內挖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2015年,武昌區老年大學招生規模突破萬人次,但現有的3200平方米的校舍、22間教室卻無拓展空間的可能。他們提出並開始探索1+5+N的模式,即與轄區五個街道共建了五個分校,在三個街道建立了中心教學點。僅五個分校在今年春季開班300餘個,招收學員10700人次,相當於再造了一個武昌區老年大學。

今年春季,江漢區老年大學藉助教育局的社區教育學院,在60個社區開通了老年大學課程,今年秋季將在全轄區108個社區教育學院開通。

漢陽區和洪山區充分發揮老年大學社團的優勢,鼓勵社團在校外組織開展活動。老人們仍然是老年大學的學員,但他們大部分時間不在校內活動。這種被稱作以空間換時間的做法,既滿足了老年人來上學、參與的需求,又不佔用學校教學空間。洪山區老年大學春季一學期就有1800人次的老年人參加這樣的社團學習活動,春季在洪山區老年大學學習的學員是11700餘人次。

礄口區老年大學的8間教室,有兩間是能一次容納200餘人的大教室,學校將課程巧妙安排,將需要桌椅的課安排在一天,不需要桌椅的安排在另一天。每隔一天,就要將這些桌椅搬出搬進。

江岸區為了增加班級,開了早課和晚課,就是每天在上學前、放學後各增另一堂課,人歇教室不歇。

只是這樣想盡辦法的騰挪,能增加的課程數有限,不能從根本上緩解老年人上學難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