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號戰列艦出師未捷身先死,只因爲一封電報

俾斯麥號戰列艦1940年8月24日服役於德國海軍,1941年5月27日沉沒於佈雷斯特以西400海里的水域,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僅僅服役9個月的時間,在首次出航執行任務時就被擊沉,這一切都源於一封電報。

俾斯麥號戰列艦出師未捷身先死,只因為一封電報

俾斯麥號戰列艦復原

德國人寄予厚望的俾斯麥號戰列艦。

德國在突破《凡爾賽條約》的桎梏後,於1935年和英國簽訂《英德海軍協定》,將德國海軍建造艦艇的排水量規定在35000噸之下。但是時任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認為35000噸的戰艦根本無法滿足戰爭的需要,就指示海軍研究機構秘密研發噸位更大的戰艦。在得知法國正在建造新一代敦刻爾克級驅逐艦後,德國為了對抗法國,直接將戰列艦的噸位提升至5萬噸的標準。當時將該型戰列艦命名為秘密代號“G艦”。1936年7月1日,經過多番論證的“G艦”開始在漢堡的造船廠鋪設龍骨,建成後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標準排水量達到空前的49972噸。

俾斯麥號戰列艦出師未捷身先死,只因為一封電報

寬扁的船體

用“俾斯麥”命名的這艘戰列艦承載著德國海軍的希望。俾斯麥作為德國容克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是普魯士帝國傑出的軍事家和外交家,身為宰相和外交大臣的他,憑藉自己不凡的軍事才能完成了德國的統一,贏得“鐵血宰相”的稱號。德國人將這樣一艘戰列艦命名為俾斯麥號,無疑也是希望其像“鐵血宰相”俾斯麥一樣,掃除一切阻撓,帶領德國海軍走向強大,再一次實現德國的統一。(一戰失敗後的德國,領土被肢解,國力衰弱。)

俾斯麥號戰列艦出師未捷身先死,只因為一封電報

鐵血宰相俾斯麥和李鴻章在一起

一炮貫穿胡德號裝甲的俾斯麥號,殺敵一千也是自損八百。

1941年5月18日,為了執行萊茵演習計劃,俾斯麥號、歐根親王號組成的艦隊在呂特晏斯海軍上將指揮下開始駛向大西洋,作為俾斯麥號的首次戰鬥行動,不僅德國人很重視,英國海軍對俾斯麥號戰列艦的一舉一動更是十分關注。由於盟軍破譯了德軍的恩尼格瑪密碼通訊,所以俾斯麥號一出海的行動就被英軍得知,皇家海軍派出多隻艦隊追蹤圍殺俾斯麥號。5月23日,英國的薩福克號、諾福克號重巡洋艦于丹麥海峽與俾斯麥號相遇,短暫的交火後,英軍主動撤出戰場,開始利用雷達跟蹤俾斯麥號,呼叫攔截艦隊。

俾斯麥號戰列艦出師未捷身先死,只因為一封電報

胡德號戰列艦

丹麥海戰在凌晨打響,俾斯麥號陰差陽錯躲過一劫。5月24日的凌晨,德軍的艦隊準備駛離丹麥海峽,由於俾斯麥號的雷達被桅杆上脫落的冰塊砸壞,這時候就由歐根親王號作為首艦。大概凌晨5時,歐根親王號利用雷達探測到左側有兩艘軍艦,來者正是英國的攔截艦隊: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由英國海軍中將霍蘭指揮。胡德號是英國皇家海軍最大的戰列巡洋艦,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唯一遺憾的就是胡德號的甲板裝甲太薄弱,精通海戰的霍蘭中將,命令艦隊艦首直接向德軍艦隊衝過去,這樣可以最短時間內縮短與敵艦的距離。由於炮彈是拋物線下落,在近距離上德軍的炮彈就不容易命中甲板,更容易擊中戰艦側面的裝甲帶,而胡德號的裝甲帶足夠厚實,一般的炮彈根本無法擊穿。

俾斯麥號戰列艦出師未捷身先死,只因為一封電報

胡德號與艦員合影

5時52分,英國艦隊胡德號率先向德軍的首艦開火,緊接著威爾士親王號也集中火力向德軍首艦炮擊。但是致命的是:歐根親王號的輪廓和外部塗裝與俾斯麥號都十分相似,霍蘭中將誤將首艦歐根親王號當成俾斯麥號,在2輪齊射完成後才發現情況不妙。霍蘭中將立刻調整部署,命令艦隊將火力集中到俾斯麥號,但是為時已晚,德軍艦隊始終將火力集中在胡德號上,在進行2輪齊射後,俾斯麥號的第三次齊射成功命中胡德號的救生艇甲板引發大火,俾斯麥號的立刻調整炮射角度,在第五次齊射中,一發炮彈成功貫穿胡德號甲板裝甲,引發主彈藥庫爆炸,胡德號瞬間被炸成兩節沉於海底,艦上的戰士完全來不及逃生,最後僅有3人倖存。獨木難支的威爾士親王號不得不迅速撤離戰場,以保存實力。此時的俾斯麥號也身中三彈,一座鍋爐被擊毀,2號發電機艙也被水淹沒,導致俾斯麥號的航速大幅下降。

俾斯麥號戰列艦出師未捷身先死,只因為一封電報

一封電報,讓英國皇家海軍在茫茫大海中嗅到獵殺俾斯麥號的腥味。

得知胡德號被擊沉的消息後,英國皇家海軍像發了瘋的鯊魚群,開始在海上圍殲俾斯麥號。此時的歐根親王號繼續進入大西洋,俾斯麥號不得不調轉方向前往法國聖納澤爾進行維修。這時候英國海軍已經連續兩天沒有發現俾斯麥號的身影,以為俾斯麥號已經進入大西洋。在英國人絕望的時候,一封發自俾斯麥號的電報被英國情報機構截獲,得知了俾斯麥的航向,英國海軍攔截艦隊嗅到腥味後,開始迅速追擊

俾斯麥號戰列艦出師未捷身先死,只因為一封電報

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

5月26,皇家方舟號航母的“劍魚式”魚雷攻擊機率先發現了俾斯麥號,沒有護航艦隻的俾斯麥號被三枚魚雷擊中,導致艦隻機構損毀嚴重,方向舵角被卡死在15度,俾斯麥號再也無法轉向擺脫英軍的艦隊,只能向一個方向前進。27日早晨,英國的主力追擊艦隊圍住俾斯麥號,其中包括英王喬治五世號、羅德尼號戰列艦以及數艘巡洋艦、驅逐艦。無法轉向的俾斯麥號只能是困獸猶鬥,密集的炮彈、魚雷向俾斯麥號射去,戰鬥從早晨一直持續到上午10點多,雖然俾斯麥號中彈至少26枚,全艦多處起火,艦炮基本上都已經報銷,但是依然沒有沉沒。

俾斯麥號戰列艦出師未捷身先死,只因為一封電報

劍魚式魚雷攻擊機

其實從被發現的那一刻開始,俾斯麥號就知道在劫難逃,在27日的海戰中,俾斯麥號始終盯住羅德尼號進行炮擊,企圖能夠擊沉羅德尼號戰列艦,這樣也算是以一換二不吃虧。(先前已經擊沉胡德號)但是羅德尼號戰列艦屬於“納爾遜級”,防護能力太強,俾斯麥號根本無法擊穿其裝甲。隨後英國多塞特郡號重巡洋艦在極近的距離發射三枚魚雷徹底擊沉了俾斯麥號。近代海戰中,大型艦隻的擊毀大都依靠魚雷,魚雷擊穿一側致使艦隻進水傾斜或者沉沒。

俾斯麥號戰列艦出師未捷身先死,只因為一封電報

從航母上起飛的劍魚式魚雷攻擊機

俾斯麥號戰列艦最終在德國海軍史只是曇花一現,歷時4年建造的鉅艦,僅僅服役9個月便被擊沉,這也是海戰思想從鉅艦大炮主義向航母艦載機時代轉變的現實戰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