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新病態:2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指揮,新員工難招老員工難留!

作者/曾老師


導讀:很多學員反映他們企業存在奇葩現象:2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指揮,4個人在監督

舉例:我們是一家生產製造廠,工人只有100多人,但品質部竟然有45人之多,生產工人嚴重不足,經常為了趕貨,要付高昂的工資從外面找臨時工幫忙出貨。所謂的品控監督人員,又不太瞭解我們的操作流程,整天在耳邊嘰嘰歪歪,很多人受不了就辭職了,當貨量大,單價卻不高,怎麼辦?
企業新病態:2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指揮,新員工難招老員工難留!

老員工留不住,新員工招不到~

這是一家槓桿生產加工企業老闆,公司有七十多人,現在生意真是不好做,我自問給員工的工資已經不低了,我哄完了客戶,累死累活還要看員工臉色麼?現在的員工越來越難管,如果罰款沒人做;不罰做不好,很苦惱。現在訂單是挺多的,要麼沒人做,要麼做不好。經常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很多老員工也吵著回家,我該怎麼辦?
企業新病態:2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指揮,新員工難招老員工難留!

企業留不住人,整天又在招聘

這就是企業的新病態:2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指揮,當出了問題的時候,4個人監督還互相扯皮,新員工招不到,老員工留不住,最後損失老闆一個人承擔。

另外很多網友發表了他們的看法:

企業新病態:2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指揮,新員工難招老員工難留!

企業新病態:2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指揮,新員工難招老員工難留!

企業新病態:2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指揮,新員工難招老員工難留!

點評:我們要搞清楚,品質人員需要重點提升以下3點:

1、有一批熟練的而穩定的生產工人,如果工人流動性非常大,找再多的監督者也很難提高品質;2、有的強大的技術團隊,保證產品不出問題,出了問題可以及時得到解決;3、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如果設備不行,再好的技術和工人也無濟於事。

產品品質是否優質並不是監督出來的,而是生產出來的,監督的目的只是為了生產出更好品質的產品。公司養著45個品質人員,倒不如只留下最優秀的10個品質員工,把省出來的工資來獎勵給一線生產工人,對品質結果進行重獎重罰。

企業新病態:2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指揮,新員工難招老員工難留!

馬雲薪酬觀

馬雲在14年演講說到:給員工加工資是必須的,但是前提是,他做出了更好的價值,奉獻了更好的結果!

想要留住人才,讓員工有持續的加薪空間,但又不增加成本,最好的方法還是讓薪酬模式,從固定薪酬向寬帶薪酬轉變,工資如果是死的,人的活力和創造力就死了。

PPV量化薪酬法——適用於二線和操作層崗位

企業新病態:2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指揮,新員工難招老員工難留!

舉個例子:

某個公司財務工資,在過去,基本都是拿著基本工資4000-5000,工作沒激勵,狀態出不來,還有離職念頭。

給這個財務做了薪酬調整,把工資分為固定工資+PPV工資兩部分,P工資具體可拆分為多個P指標:

企業新病態:2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指揮,新員工難招老員工難留!

P1:按時完成內部經營報表,800元;

P2:按時子公司完成內部經營報表,400元;

P3:按時完成外部報表,200元;

P4:業務提成表,400元;

P5:完成員工工資表,240元;...

P6:完成考勤表:200元

PPV模式的好處在於:

  • 1、公司能按實際工作量配置人員,減少人效浪費。
  • 2、員工可以在不影響本職情況下,身兼多職,一專多長,為自己加薪。
  • 3、所有工作,必須有結果,才有產值,這樣就要求員工必須對結果負責。

文:曾老師

長期從事績效薪酬設計研究和實踐;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為廣大企業診斷把脈;

救死扶危,誓做企業薪酬績效改革的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