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不控股卻控制著阿里巴巴,老闆都要來學習的合伙人模式!

中國企業的存活率特別低,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不足3年。50%-60%是因為合夥人之間產生矛盾,股權結構出現問題。

馬雲不控股卻控制著阿里巴巴,老闆都要來學習的合夥人模式!

案例一:

A公司成立之初一共5位合夥人,均分股權,每人佔20%的股份,在公司成立後的第二個月,創始團隊便開始出現了矛盾,因為一件小事,彼此僵持不下,卻又毫無辦法。

再後來,公司產品設計、未來發展規劃上,都時不時出現一些問題,而當5個人一起坐下開會時,總是爭論不休,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不同的意見,因為公司實際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控制人,浪費了大量時間成本,最終幾個好兄弟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

案例二:

B公司有兩個合夥人,甲佔70%、乙佔30%,公司擁有實際控制人,在討論問題、決策問題時並沒有明顯的問題,但問題卻出現在了乙方中途要辭職離開並要求保留股權。

甲即使作為大股東,但是由於沒有提前簽訂好相關的股權協議,30%的股權又已經註冊。公司正值融資關鍵時期,創始人之一的乙離開,股權還不歸還,勢必影響。甲乙雙方對此事各有態度,最終事情懸而未決,乙方不同意簽署任何公司文件,公司融資也遭失敗。

後來乙方又單獨成立一家公司,從業務上來看,完全是把原公司當做競品。你看,原本各有才華、能力互補的兩個人現在居然各立山頭,受傷的是誰呢?

馬雲不控股卻控制著阿里巴巴,老闆都要來學習的合夥人模式!

股權有時候就像一把雙刃劍。沒有股權的時候大家覺得沒有跟公司捆綁在一起,但有的時候,比如股權實現了他會走掉,這裡面需要一個綜合的平衡。

公司的控制權,是每個創始人關心的頭等大事。萬科的管理團隊佔公司股權大約5%左右,因此屢次遭受野蠻人的入侵。反之,馬雲只佔阿里7.8%的股權,卻依然把公司控制權緊緊掌握在手裡,併成為中國首富;而很多上市公司創始人的股權都是在20%左右。那麼,在不控股的情況下,創始人如何掌握公司的控制權呢?

馬雲不控股卻控制著阿里巴巴,老闆都要來學習的合夥人模式!

找一個合夥人進來到底應該給他多少股份?其實並沒有一個百分之百科學精確的計算公式。很多時候,股權之間的分配,是通過合夥人團隊之間根據自己的角色、能力和資源等各方面的匹配而博弈出來的。

馬雲不控股卻控制著阿里巴巴,老闆都要來學習的合夥人模式!

中國當下的中小企業,其實要的並不是股東越來越多,而是合夥人越來越強大!

相比股權激勵,更推薦中小企業採用OP合夥人的激勵模式

OP合夥人模式是什麼?

馬雲不控股卻控制著阿里巴巴,老闆都要來學習的合夥人模式!

合夥人機制究竟給企業帶來什麼積極作用?

  • 1、創業感——凝聚合作夥伴
  • 2、開放制——體現人力資本價值
  • 3、共同目標、共同決策
  • 4、盤活人力——達到人盡其才

合夥人團隊要有一致的奮鬥目標,一致的對事業的理解,相互信任並欣賞,並磨合出默契的做事方式才能創造集體決策的價值。

股東 VS 合夥人

股東,是一個通過投入資金獲得事業分享的人。

合夥人,是一群通過貢獻價值來發展事業的人。

馬雲不控股卻控制著阿里巴巴,老闆都要來學習的合夥人模式!

企業想要的,更多是增量價值

馬雲不控股卻控制著阿里巴巴,老闆都要來學習的合夥人模式!

總結:合夥人模式是增量價值的一種體現。也是員工參與企業經營的一種模式。更是企業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工作狀態的年度激勵方式。當前,很多企業的發展不是需要股東,而是合夥人!讓核心人才成為企業經營者,攜手老闆共贏,一起做強做大企業!


私信”激勵“兩字,免費贈送長達100分鐘的薪酬績效管理內部激勵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