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聽風瓶(民間故事)

真假聽風瓶(民間故事)

民國年間,有個叫永成鋪的古玩店。掌櫃名叫胡八,其貌不揚,卻沒人敢小瞧他。為啥?因為胡八在永成鋪做了十年的掌櫃,從沒打過眼。

胡八這人,年輕時候是個做仿品的聖手,後來覺得這事兒陰損,轉而做了古玩鋪的掌櫃。這看似顛倒的身份,卻是他從不打眼的秘門。胡八是做仿品的祖宗,你說那些贗品哪還能逃過他的眼?行里人都說,永成鋪出來的東西準沒錯。

這日,永成鋪來了位客人,一身藍色長衫,做工講究,卻十分老舊。胡八一看這裝扮,登時猜到這八成是個家道中落的朱門子弟。胡八趕緊從櫃上下來,衝長衫一拱手:“兄臺上座,喝杯茶慢慢聊。”長衫這種人,往往手裡有好玩意兒,又著急用錢。低價買好貨,掌櫃們樂得賠個笑臉。

長衫一揮手:“不喝茶,聽說永成鋪最識貨,您看看這個。”說著,長衫把手裡的四方包袱往茶几上一放。胡八到底是掌櫃,嘴上客氣著:“好,我先過過眼。”身子卻穩住不動,給店裡小廝使了個眼色,讓小廝打開那包裹。這是為了壓住場子,給談價錢鋪路。包袱打開,胡八再也穩不住了,一雙眼睛直冒光。那錦盒裡裝的竟是一隻聽風瓶!

聽風瓶原是宋代皇宮裡的奇巧玩物,存世極少,在行裡被譽為無價之寶,仿品也多。眼前這隻線條流暢,觸感溫潤,品相極佳。瓶身如錐,瓶口狹小,通身薄如蟬翼。底座通透如玉,呈三角之狀,最上一角有著針尖大小的豁口。長衫面露得意之色,把瓶口往那三角底座上一搭,僅靠那豁口,輕鬆支起了整個瓶子。瓶身斜倚,直翹向上,看著驚險,可輕輕一吹,瓶子便穩穩地隨底座轉了起來。這一轉既是瓶身的輕巧,也是底座機關的精妙。

長衫吹聽風瓶時,胡八一直仔細觀察。聽風瓶之所以成為傳奇之寶,就在於無論風急風緩,瓶子都能聽風擺佈,轉得穩穩的。眼前這隻一直轉得穩如磐石,“一看二轉”後,胡八斷定是真品。

“您這是無價之寶,怕是十個永成鋪也買不下來。話又說回來,再好的寶貝也怕有價無市。我說一句託大的話,除了永成鋪,沒人敢收這個。”胡八這番話綿裡藏針,卻是大實話。長衫是個爽快人,聽罷哈哈一笑:“掌櫃的不必擔心,一萬大洋,多一塊不要,少一塊不賣。”一萬大洋不是個小數,但永成鋪也還能拿得出。胡八稍作思忖,起身轉去了後堂,東家見是聽風瓶,又有胡八把關,哪能不動心。東家當場拍板,收了聽風瓶。

沒多久,永成鋪收了聽風瓶的消息不脛而走。有財大氣粗的人,甚至把價開到了五萬大洋。胡八早就跟東家商量好了,一年之內,聽風瓶決計不賣。用胡八的話說,他要用聽風瓶賺“名”,然後再賺“利”。沒過幾天,永成鋪放出消息,十日後在望湘樓辦一場觀瓶大會。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永成鋪給自己搭戲臺出風頭呢。

誰承想,這天傍晚,胡八收到一封信,上面只有一句話:“想要真瓶,到西湖路十八號。”落款黃西。

胡八收信的時候正與東家喝酒,他來不及解釋,跳起來就去庫裡再看聽風瓶。東家撿起信一看,驚出一身冷汗,趕緊跟了去。可胡八怎麼都看不出問題,難道有人搗亂?他隱約覺得黃西這名字耳熟,忽然一怔,手腳冰涼。胡八將瓶口衝向亮光處仔細端詳,“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好在東家眼疾手快抓住瓶子,否則鐵定當場摔個稀碎。

癱在地上的胡八自言自語地解釋:“打眼了,大意啊!”等了好一陣,胡八勉強回過神,給了東家一個明白的交代:這聽風瓶是贗品,而且是絕頂高手之作。在做仿品的圈子裡,有極少自負的高手會在隱蔽的地方留印記。胡八剛才將瓶子對著陽光,在瓶底看到一個“黃”字,這才恍悟自己被黃西擺了一道。雖然五內俱焚,可觀瓶會迫在眉睫,也只能跟東家一道去會會黃西。

翌日,兩人來到西湖路十八號,東家叩門時,胡八發現東家右手沾了不少黑色粉末,一問才知,是早上打翻了裝磁石粉的藥包。胡八一陣愧疚,想必東家是心中煩亂,才行事毛躁。

門開了,開門的正是那日的長衫,也就是黃西。黃西眉毛一立,冷言道:“聞名不如見面,都說胡八眼睛毒,不過如此。枉我大老遠從山西趕來。”胡八一聽山西,才猛然想起,師傅曾說做了一輩子的仿品也趕不上“山西黃”。胡八隱忍不發,衝黃西一拱手,直奔主題:“久仰大名。可否賞臉,讓我看看真的聽風瓶?”黃西一笑:“真的聽風瓶在我這,但必須拿十萬大洋來買。”胡八還沒開口,一旁的東家急了:“十萬大洋?你這是敲詐!”

黃西一拂袖:“十萬大洋買的不只是聽風瓶,更是永成鋪和胡八的名聲。難道這還不值?”東家一聽立刻蔫了,黃西瞥了眼胡八:“胡八,你這些年擋了多少人的財路,這次也算還清了。”胡八知道十萬大洋一拿,得掏空大半個永成鋪。可錢沒了還能賺,名聲砸了就全完了。利害東家清楚得很,只能一咬牙:“十萬就十萬。但得讓我們先看看瓶子。”

東家這話真心實意,但黃西就是個小人,他譏笑著說:“黃某又不是三歲小孩,光口頭答應可不行。我得見著錢。”東家一聽火冒三丈:“十萬大洋,我就是都給你碼面前,也得一箱子!你讓我現在到哪兒去弄?”胡八心裡急,忙打了個圓場:“要不這樣吧,咱們先簽個十萬大洋的借據。如果瓶子是真的,你拿著借據去永成鋪取錢。”

黃西一琢磨,是個辦法。反正幾日後還有觀瓶會,諒他胡八不敢使詐。黃西一咂巴嘴:“好吧。寫下借據,我再去拿聽風瓶。”等東家寫好了借據,黃西這才小心翼翼地拿出了聽風瓶。

胡八心中沒底兒,請人回鋪裡取來了假瓶子,細細對比,瓶子在外形上並無二樣。胡八又將兩隻瓶子同時放在桌上,對著瓶子輕輕吹氣,兩個瓶子都隨風轉了起來。起初都轉得極穩,時間一長,假瓶子有了輕微搖晃。胡八嘆了口氣,將真瓶子取下,輕拭瓶身。黃西得意地嘲諷起來:“胡八,你眼睛再毒,碰到我黃西,不也得真的假的照單全收!”

哪知這話一出,胡八登時暴跳如雷,把借據扯過來撕得稀碎:“我寧肯豁出去,也絕不讓你這個小人得逞。”說罷拉著東家抬腿就走。後面的黃西跳腳直罵:“姓胡的你可別後悔!”東家見胡八一臉怒氣,試探著問:“觀瓶會怎麼辦?”胡八心中有譜,說:“照辦。我自有辦法。”

十日後,望湘樓周圍聚了半個城的人,樓外是看熱鬧的外行,樓內是懂古玩的內行,觀瓶會如期舉行。東家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他知道黃西肯定會來拆臺,胡八又不肯說他的辦法是什麼。“胡掌櫃,快把聽風瓶拿出來,讓大家開開眼。”不知人群裡誰說了這麼一句,引來潮水般的附和。胡八一拱手,在案几上打開了錦盒,裡面正是那隻假的聽風瓶。人們還沒看清,就聽一人朗聲嘲諷:“一件贗品也值得開觀瓶會?”

胡八循聲看去,來人一身藍色長衫,正是黃西。在場的人中有那急性子的按捺不住:“你憑什麼說這是假的?胡掌櫃從不打眼!”黃西嗤笑一聲:“從不打眼?笑話。我這裡有真的聽風瓶。”此話一出,全場驚呼。黃西得意地走到胡八身邊,把自己那隻聽風瓶擺到了假聽風瓶的旁邊。俗話說“王不見王”,兩個瓶子擺到一起,在場的都倒吸一口涼氣,真假難辨。

短暫寂靜後,人群一下子就鬧開了,有說胡八是騙子的,有事後諸葛亮說早就看出有假的,還有大罵永成鋪的。正亂成一鍋粥的時候,只聽“啪”的一聲,黃西把假的聽風瓶摔到了地上,瓶底露出了一個小篆的“黃”字。“黃某不才,仿了一隻聽風瓶,本意是與胡掌櫃切磋,沒想到……”黃西故意把話說了半截兒,看向胡八,給他難堪。大家都想看胡八怎麼收場,百十來號人靜得掉根針都聽得見。

胡八慢慢上前一拱手:“各位父老,各位同行。黃先生賣假瓶在先,勒索在後。胡八確實是打了眼,一萬大洋買了只假的聽風瓶。但我不會再花十萬買另一隻假的。”胡八說完,將黃西帶來的聽風瓶連瓶帶座摔在了地上。這一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人們定睛一看,瓶子碎了,裡面可沒有字兒。眾人正狐疑,只見胡八拿出一塊黑磁鐵,往碎片上一放,一些細小碎末便吸在了上面。滿場譁然。

胡八高聲說道:“胡某不才,但自己做的貨還是認識的。”腦子快的人立刻明白了,黃西拿來的聽風瓶也是假的,而且出自胡八之手。

年輕時,胡八為了仿造出更穩的聽風瓶,想到在用料里加磁石粉和鐵粉。師傅斥責他投機取巧。哪知多年後這瓶子幾經輾轉,竟流到了黃西手上。

巧的是,在西湖路,東家看過瓶子,手上的磁石粉沾了一些在瓶身上,胡八認出了自己做的仿品。他沒動聲色,而是藉著黃西的話脫身。胡八退而求其次,想到了用觀瓶會的機會把永成鋪的損失降到最低。兩個聽風瓶都是假的,雙方都沒看出對方的破綻,算是平分秋色。

黃西偷雞不成蝕把米,灰溜溜地走了,從此隱姓埋名。經過這一遭,胡八非但沒丟了金字招牌,名聲更加大噪。永成鋪總算躲過一劫。

一年後,胡八留下了徒弟,離開了永成鋪。胡八說,自己前半生造假,後半生較真。真假相抵,好似沒在人間活過一樣。此後,胡八再也不碰古玩這行,做起了閒雲野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