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箋上碎語閒話杜牧(三)

"落魄江湖載酒行 ,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 ,贏得青樓薄倖名。"

杜牧的這首自定義詩,就像他給自己寫的墓誌銘一樣,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烙下了"風流才子"、"落魄詩人"的名號。 實際上,這首牛逼哄哄的詩,因為是才氣過人的杜同學所寫,其結果是風流千古;若換個其他什麼人寫,說不定就變成下流了。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自認為一生不得意,寄情於詩文,流連於青樓的小杜,千年過後依然風流如故。而當年杜家那些位高權重,風流一時的人物,如今卻要借小杜的關係才能讓世人偶爾認識。比如說杜牧的爺爺,曾四度出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杜佑;還有杜牧的駙馬爺堂兄,娶了唐憲宗和郭皇后的嫡親女兒岐陽公主,二十多歲就官至三品,後又當了宰相的杜悰。如果不是杜牧的緣故,又有幾人能知道呢?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杜牧出生世家,以"阿房宮賦"名滿天下,從25歲中進士起到五十歲去世。在官場上雖說官當得不夠大,卻都是順風順水,比一般士子們要優哉太多了,何來"落魄"?說有不如意處,那也是和自己的人生目標相比而已。

其次,小杜在揚州的綺夢也沒做那麼久。他一生中在揚州呆的時間加起來也只有兩年多。29歲奉命從宣州到揚州訪問淮南節度史牛僧孺;30歲正式入牛僧孺幕,32歲奉調回長安,此後就沒有再到揚州工作過,最多就出差時偶爾路過一下。因此揚州的這一覺香夢只維持了二年多。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一)杜秋娘

杜牧雖說是宰相後人,出生貴冑之家,自小聰敏好學且上進心極強。但從年輕時就愛拈花惹草。為此還差點影響了科考。他二十五歲考進士時,官方就接到許多舉報他的信息,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生活不檢點。簡單說吧,就是太花了。最後還是高中,則歸功於他兩年前所寫的"阿房宮賦"起了作用。作為美文,此賦火遍大江南北,贏得粉絲無數。因此在兩個鐵粉(太學士吳武陵和主考官吏部侍郎崔郾)的強力遮擋下,頂住了所有負面新聞,錄為進士第五名。一個多月後又考取賢良科。便頂著雙學位的桂冠到沈傳師的觀察史衙門做部屬去了。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公元832年,他29歲,奉沈的命令,從工作地宣州北上,到揚州去拜訪淮南節度史牛僧孺。那時由於交通不便,花在路上的時間不好計較,杜在北上的過程中便呼朋喚友,一路遊玩。

經過金陵時,見到昔日的大明星,現已年老色衰且孤苦無助的杜秋,傾聽其訴說平生,"感其窮且老",為她的坎坷遭遇唏噓不已,而寫下了五言長詩《杜秋娘詩》。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說起杜秋娘,許多人沒有印象,但下面這首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作者便是這位杜秋娘。

杜秋娘本名杜秋,也叫杜仲陽。潤州(鎮江)人,典型的江南女子,秀外慧中,不但有美麗的容顏,還有一副天籟般的嗓音,並擅長舞蹈,極富藝術天份。十 五歲時,被鎮海節度使李錡以重金買入府中為歌舞妓。杜秋不滿於只表演別人編好的節目,於是自己譜寫了一曲"金縷衣",聲情並茂地唱給李錡聽:"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 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此詩正合李錡之意,立馬把她納為侍妾。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晚唐時期,皇帝的輪換象走馬燈似的。德宗駕崩,李誦繼位為順宗,在位僅八個月就禪位給兒子李純,是為唐憲宗。唐憲宗試圖削減節度使的權利,李錡不滿,舉兵反叛,在戰亂中被殺。杜秋罰入宮中為奴,仍舊當歌舞姬。有一次杜秋為憲宗表演了"金縷衣",憲宗亦被深深地感染,兩人陷入愛河,杜秋被封為秋妃。電視劇《櫃中美人》中秋妃的原型。

杜秋不僅是憲宗的愛妃,還當他的機要秘書,並以女人的柔情和寬容彌補了憲宗年輕氣盛、性情浮躁的缺點。憲宗常常與她討論治國大事,二人過了十幾年同心協力的日子。不料元和十五年,憲宗突然卒死在宮中,有人傳言是內侍弘志蓄意謀弒。但由於當時宦官專權,此事最後不了了之。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憲宗死後,二十四歲的太子李恆繼位為唐穆宗,杜秋則負責皇子李湊。李恆好色荒淫,沉迷於聲色犬馬,不滿三十歲一命嗚呼。十五歲的太子李湛繼位為唐敬宗,他也是一樣的貨色,成天只知道打獵遊玩,不理國事,不久又在宮中被刺身亡。這時,李湊已被封為漳王,杜秋眼見三位帝王連續暴死,必為宦官所弒,於是與宰相宋申錫密謀,決心除掉宦官王守澄,立李湊為帝。豈知宦官耳目眾多,計劃被王守澄所知。結果是李湊貶為庶民,宋申錫謫為江州司馬,而杜秋則被削籍為民,返回鄉里,結束了她的"折花"歲月。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杜秋娘詩》為五言古詩,共112句,是小杜詩中的名篇,亦為唐詩長篇名作。李商隱曾說過:"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有的評論者稱它可與白居易《琵琶行》相媲美。詩的前半部分主要寫杜秋娘的遭遇,充滿同情之心。後半部分列舉歷史上7位女性和10位男性的不同遭遇,感慨人生無常、天意難測。杜牧亦藉此抒發自己的失意之感和哀傷之情。這與白居易《琵琶行》傷商女而自傷淪落相似。清代的洪亮吉《題琵琶亭二絕》其二有:"江州司馬宦中唐,誰似分司御史(指小杜)狂。同是才人感淪落,樊川亦賦《杜秋娘》。"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二)揚州夢

訪過牛僧孺後不久,杜牧就正式調到了揚州,在老牛手下任掌書記一職,朝中則掛監察御史裡行(正八品)。節度使掌書記就相當於現在的省委秘書長,是個非常重要的崗位。牛領導能安排小杜擔任此書記工作,也是有淵源的。

牛僧孺,晚唐赫赫有名的人物,唐穆宗和唐文宗時兩度出任宰相。牛李黨爭中,牛集團的首領,與李德裕(唐武宗時為相,其父李吉甫唐憲宗時為相)為首的李黨紛爭了幾十年。把本來就已經病怏怏的唐帝國折騰得奄奄一息;更遷累傷害了許多同時代的社會精英,迷情詩人李商隱就是典型的黨爭受害者。牛僧孺和老杜家素有來往,關係不錯,因此不但將杜牧調至手下還安排在重要的崗位。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揚州,在隨唐時期,是處於南北要道上的繁華都市。"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酒旗如林、歌肆遍街、玉人如織。"二十四橋明月夜",揚州的夜晚更是充滿浪漫的氣息和迷人的色彩。是典型的溫柔鄉、燒金窟。按現在的話說就是全國最大的紅燈區。年少風流且剛經歷過張好好之事,感情上遭受打擊,心裡彆扭著的杜書記,到了此等地方,恰是如魚得水,簡直老鼠掉進大米缸,爽透了。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於是乎,杜書記一到晚上便經常出入花街柳巷,流連於樓院館肆。巡夜的衛士常看到杜書記夜逛妓舍,在驚訝之餘,卻也不敢幹預,只有悄悄的向牛僧孺舉報。老牛素知這小子的德性,見怪不怪。且還暗中交待要保護好這傢伙,凡有此類活動都要詳記,並只准告訴牛本人。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如此這般在揚州呆了兩年,朝廷忽然下詔,調杜牧回朝任監察御史。臨行前,牛領導在給杜牧舉辦的餞別宴上,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以後到京城工作,生活要檢點些,不能象在揚州這樣;雖然中紀委對公務人員的個人生活之事不過問,但這總會影響你的形象,不利於今後的提撥。小杜同學咋聽這話,還裝傻充愣,申辨一番:"領導,那有這樣的事啊"。老牛也不和他理論,只嘿嘿一笑,將一小木匣遞與他。小杜打開一看,有上百張小條子,上面全部寫道:"某月某日晚,杜書記在某處過夜"、"某夜時分,杜書記宴某女,無恙"。杜同學這才趕忙收起清純樣,愧色滿臉的連聲道謝。也正因為老牛對杜牧的愛惜,小杜心生感激,在牛僧孺69歲過世時,為他寫了一篇彪炳功績的墓誌銘。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將要離開揚州時,杜牧寫了兩首贈別詩,影響甚大。

"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 ,捲上珠簾總不如。"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對於第一首詩裡的女主角,詩歌史上歷來爭論不休。有認為是張好好的;也有認為是揚州的某歌妓。從杜牧的生平分析,應該是張好好的可能性更大。

從詩中可看出,小杜對此姝有極深的感情寄託,才能在面對不同的佳麗時,不自覺地就和心中的女神作比較,從而得出總不如的結論。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小杜從宣州調到揚州,張好好事件應是最大的催化劑。在宣州,領導信任愛護,和情人經常約會。當是非常愜意的生活,根本沒必要去跑調動。只是由於張好好突然被沈述師納為侍妾,遭受如此打擊卻束手無策,心情鬱悶到極點;再加上心裡渴望一見都不能夠。當然會在最短時間內離開這傷心之地。帶著這種心情到揚州,自然免不了每每尋歡之時,便拿眼前之人與心中之神相比較。

在離開揚州約半年後,當杜牧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在洛陽城東偶遇張好好時,雙方是如此的激動並黯然神傷:"門館慟哭後,水雲秋景初。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此亦說明儘管小杜風流成性,在春風十里的揚州路上,在二十四橋的明月夜裡,心中始終都裝著自己的女神。

一覺揚州夢、千載風流名

  遍翻正史野史裨史,均未找到杜牧兩年多的時間,在揚州眠花睡柳的歡場生涯中,曾和哪位十三餘的佳麗結下過深厚的戰鬥友誼,從而發展為紅顏知己。可見兩首贈別詩的對象更應該是揚州的整個歡場,作為揚州夢醒的標誌、業餘愛好的一次總結。

至於青樓留名,小杜倒是實事求是的。與小杜同時期有位詩人名叫趙嘏的就寫有一首詩《代人贈杜牧侍御》:"郎在東臺御史時,妾長西望斂雙眉。一從詔下人皆羨,豈料恩衰不自知。高闕如天縈曉夢,華筵似水隔秋期。坐來情態猶無限,更向樓前舞柘枝。"說的是老趙在揚州的一次聚會時,碰到了一個小杜的舊情人,此女既帶著自豪又語含怨意地和趙嘏講述了她和小杜的風流逸事。杜牧的調令剛到時,小姐妹都說她的情郎高升了,極羨慕;卻不知牡牧調回長安日,便是他們恩衰時,並從此不得相見,杜是高闕如天、華筵似水;而她只能縈曉夢、盼秋期。當然以小杜的年少居高位,文章名天下,風流又瀟灑,怎能不青樓留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