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管理,促櫱,控草,防蟲,曬田,合理施肥都在這裡!

一、分櫱肥怎麼施

這個時期是水稻一生中需要氮肥量最多的時期,那麼櫱肥最好要分兩次使用,第一次櫱肥總量的百分之七八十施入,其餘的就要看田間情況來定,哪黃揚哪,最終的目的就是使全田生長整齊一致。這個時期的水層管理,要以淺水灌溉為主,水層達到3-5釐米,以增加水溫和泥溫,促進分櫱。

二、合理施用二遍封閉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水稻能代謝掉,而雜草代謝不掉,因此必須等水稻正常返青以後,生命力旺盛具有代謝功能才可以施藥,這樣水稻的抗性強,安全性更高一些如果秧苗弱小,只能保苗,針對今年高溫情況給大家幾點建議。

1、高溫時,水田二遍封閉時儘可能的少用含有西草淨和硝黃草酮成分的除草劑。

2、用藥當天和第二天對溫度也有要求,溫度不得超過30度,時間選擇在下午2點以後,避免正午陽光。

3、用藥時不要有露水用藥,以免藥沾葉片上,禁止浾溜,用毒土或毒肥法。

4、水層不能淹沒稻芯,溫度過高要看住水層,一定要及時補水,避免池內水的溫度過高,燙傷水稻根部。

三、防治病蟲害和水綿

四、曬田

水稻達到預計的株數以後就要進行曬田控櫱,主要作用:

1、減少無效櫱,鞏固有效分櫱,促進早分櫱成穗 ,降低田間密度,增加水稻植株通透性,減少倒伏機率。

2、增強根系活力,通過曬田,可以使空氣直接進入耕作層中,使土壤內通透性增強,增加氧氣的含量,使新根數目增加,擴大根系活動範圍,增強吸收能力。

水稻管理,促櫱,控草,防蟲,曬田,合理施肥都在這裡!

3、積累營養,水稻由營養生長轉入到生殖生長,曬田可以控制營養生長速度,促進碳水化合物積累,為水稻幼穗分化初期提供更多的營養來源,回水後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由莖,鞘向幼穗轉移,促進幼穗分化生長髮育,形成大穗,粒多。

4、抑制節間生長,使稻莖基部第一二節長度變短,杆壁變厚,莖杆組織緊密,增強抗倒伏能力。

5、降低田間溫溼度,改善田間小氣候,破壞病菌與蟲卵傳播條件,抑制病蟲害發生。

曬田的時間與標準:

曬田一般應該在分櫱末期,拔節初期進行,每穴達到20株左右即可曬田,曬田時間一般5一7天,曬到雞爪裂為最佳。氮肥用量過大,株莖茂盛,土層深厚肥沃,低窪地等重曬,反之輕曬。

當田間有1/3左右已經拔節應停止曬田。回水以後,為了保證幼穗分化期對水分的需求,促進幼穗生長髮育,應該適當深水灌溉,控制水層在5一7釐米左右。

六月水稻田管理很重要,大家一定要仔細,關於文章的內容因為不同地區,不同品種,和往年的操作方法都有區別,只作為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