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建成全木「懸臂橋」,單孔跨度60米,網友名副其實魯班獎


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樂安鄉境內的“懸臂橋”,堪稱橋樑史上的奇蹟,被譽為“康巴第一橋”。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全長125米,單孔跨度60米,由4至6根圓木形成兩個懸臂漸次撐拱,堪稱傑作。網友說,“懸臂橋”若能參加“魯班獎”評比,是名副其實的得主。

“懸臂橋”橫跨雅礱江,氣勢雄偉、壯觀,是康巴地區現存最完整的全木結構橋,也是四川省的四大名橋之一。

這座橋全長125米,寬3米,孔徑跨度60米。由橋身、橋墩、橋亭三部分構成。橋墩遠看形如兩個堅固的碉堡,全部用圓杉木、卵石、片石相間疊砌而成。

此橋最傑出地方是兩個橋墩中部,用4—6根圓木撐成拱形,圓木長度自下而上,逐步遞增,形成兩個懸挑臂,然後在懸臂上架樑、鋪上橋板,再裝上欄杆,構成橋身。因此此橋也叫“懸臂橋”。

橋墩上用石片疊的“傘”形結構,便是橋亭。最為稱奇的是,整座橋沒有用一顆釘、一塊鐵,每一個結合部均用木楔連接,原始而實用。

1936年6月,紅四方面軍與紅六軍團在新龍會師後,經“懸臂橋”揮師北上。此後,當地群眾親切地稱該橋為“紅軍橋”。

該橋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進一步加強對該橋保護已禁止通行。這座600年前建成的全木“懸臂橋”,單孔跨度60米,至今屹立不倒。網友說,“懸臂橋”若能參加“魯班獎”評比,是名副其實的得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