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01

今年股市反覆震盪,一片綠意之中,創業板是唯一的紅色。

2018年以來A股主要指數漲跌幅(截止5.17)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前段時間,我們講過創業板的一個顯著變化——2017年3月以來,創業板指數(399006)大幅跑贏了創業板綜指(399102).

詳情請戳《最近一月漲12%!創業板,你變了…》

創業板指數(白線)VS創業板綜指(黃線)

2017/3/1-2018/5/16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今年以來,創業板指漲4.48%,創業板綜指漲0.84%。

而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2013年10月到2017年2月),創業板指數都是跑輸創業板綜指的。

創業板指數(白線)VS創業板綜指(黃線)

2013/10/8-2017/2/28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為什麼會發生這個變化?

創業板綜指包括了創業板所有個股,而創業板指數是由創業板中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躍的100只個股組成。

2013年至2016年,由於併購重組、借殼上市的活躍,A股市場熱炒小票。市值相對較小的股票回報更高。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而創業板指是創業板裡大市值公司的代表,因此跑輸創業板綜指。

但隨著脫虛入實成為金融監管的新取向,併購、借殼、再融資逐步收緊。再加上經過一輪熊市的洗禮,市場開始追求基本面,“漂亮50”受到追捧。2017年以來,市值越大的公司股價表現越好。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在這樣的背景下,創業板指實現了對創業板綜的“反超”。

這個變化是件好事。

創業板指數作為創業板優質個股的代表,發揮了“優勝略汰”的功能,長期來看理應跑贏創業板綜指。

02

有小夥伴留言:按照這個邏輯,創業板50應該比創業板指更優秀啊。

這位小夥伴說的有道理。

先科普一下:和創業板指一樣,創業板50(399673)也是一隻成分指數,它是在創業板指數的100只成分股中,選取50只個股作為成分股。

如果說創業板指數是創業板的優質代表,那麼創業板50可以說是優中選優。

那麼,創業板50 的表現比創業板指更好嗎?

PK一下。

我們還是選取前文中創業板指數和創業板綜指比較的兩個時間段。

創業板指數(黃線)VS創業板50(白線)

2017/3/1-2018/5/16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創業板指數(黃線)VS創業板50(白線)

2013/10/8-2017/2/28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無論是小市值公司表現更好的時期,還是大市值公司表現更好的時期,創業板指數都跑贏了創業板50。

03

為什麼從創業板指數里“挑”出來的創業板50,跑不贏創業板指數呢?

我們先把這兩個指數的各項指標做一個對比——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兩個指數由於成分股重疊,各項指標也相差無幾。

無論是市值、估值、盈利能力、股息率等等,誰也沒有一邊倒的優勢。

那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個指數的編制規則

這是創業板指數的: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簡而言之就是根據總市值、自由流通市值和成交金額,選取排名前100創業板個股。

這是創業板50的: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劃重點了——從創業板指數的個股中,按照近6個月的日均成交金額,選取排名前50的個股。

也就是說,創業板50的成分股是創業板指數里近6個月成交最活躍的50只股票。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成交活躍的股票往往是股價表現較好的股票,而股市存在“反轉效應”——你不可能一直漲,前面漲多了,後面股價回落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也許能從一個方面解釋為啥本是同根生,但創業板50卻跑不贏創業板指數。

04

當然,這不是唯一的原因。我們還觀察到一個“現象”。

指數的表現是由成分股決定的,對比一下創業板指數和創業板50當前的成分股行業分佈。

創業板指數成分股行業分佈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創業板50成分股行業分佈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創業板指數中,醫藥行業佔比達15.87%,是第一大重倉行業;而創業板50中醫藥行業佔比只有——1.07%,只能歸在“其他”裡面。

我們選取了幾個時點的數據,創業板指成分股的醫藥行業權重一直遠高於創業板50。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而醫藥行業受益於人口老齡化、城市化加速發展及社保制度不斷完善,一直是一個很“牛”的行業。

我們做了一個統計:

2008年至2017年,申萬28個行業中,醫藥行業的表現有6年居前50%;

近10年A股共產生了24只十倍股,醫藥股佔據9席,超過三分之一,是所有行業中十年十倍股最多的。

醫藥行業的給力表現,也是創業板指長期跑贏創業板50的一個原因。特別是2018年以來,醫藥行業領漲A股,創業板指數也在A股主流指數中漲幅排名第一。

2018年以來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截止5.17)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創業板50裡的醫藥股佔比不高呢?

創業板50是在創業板指數里選50個成交最活躍的個股,而醫藥行業的專業性比較強,投資門檻高,很少被拿來“炒”。而且作為一個長期表現優秀的行業,投資者可能更願意長期持有。

創業板50和創業板指數之間,隔了15%的醫藥!

創業板是今年迄今表現最好的板塊。很多人也在討論創業板指數和創業板50的“創業板龍頭之爭”。

從各項指標的對比來看,兩者似乎沒有分出高下。但創業板指數中醫藥行業的佔比更高,這也是創業板指數持續跑贏創業板50的一個原因。

如果你看好醫藥行業,那麼你理應更青睞創業板指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