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馬2小時13分楊定宏:9周夏訓計劃,北馬選手請查收

楊定宏專欄,是馬拉松助手推出的名家跑步專欄,作為2017年中國籍馬拉松最好成績創造者,今天,他為大家分享夏訓的經驗,他提出,夏訓的三個月練得是否到位,會直接影響到9月份北馬和下半年大賽的成績。

楊定宏

中國馬拉松運動員

全馬PB:2小時13分37秒


從專業的角度上講,夏訓一般是從每年的四月到九月,主要是為了提高身體的綜合力量和專項能力。

心肺能力提升:通過無氧訓練提高磷酸肌酸的利用速率,在後程無氧心率衝刺階段磷酸肌酸供給決定了速度的快慢。

1 夏訓主攻速度,不要光喝白水

大家都知道,冬訓主要以打基礎、有氧耐力、支撐能力強化為主,所以跑量非常大。不過從夏訓開始,專業選手就會有很多場地賽,所以一般情況,我們在四月份就會把跑量降下來,主要以提高10公里和半程能力為主,單次跑量基本是在30公里以內的樣子,每週只會進行一次長距離跑。

相對來說,夏訓的跑量要減少很多,強度課占主導地位。

全馬2小時13分楊定宏:9周夏訓計劃,北馬選手請查收

因為我基本上一直是在雲南夏訓,這裡沒有太熱的時候。但是全國大部分地區夏天都非常熱,所以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把跑量稍微降下來。多進行一些短距離的強度訓練,每週的速度練習要有兩到三次,外加一些身體力量訓練,慢跑等等就可以。如果是備戰馬拉松比賽,那還是需要按時加入長距離跑,每週進行一次,距離在20公里到25公里即可。如果是備戰馬拉松距離在30-40公里每週要有一次

(2)訓練時避開日照,在太陽沒出來之前跑。

(3)補給不要只喝白水。三伏天總體還是比較悶熱,訓練時身體流汗很多,消耗也比冬訓時大很多,所以補給方面就非常重要,飲料要儘量多元化,經常加一些補液鹽,不能光喝白水,光喝白水會把身體裡的鈉沖淡,導致低鈉綜合徵(表現:驚厥、昏迷,嚴重時出現中樞性呼吸衰竭。)

(4)隨時跟自己的身體對話。夏天跑步不論是肌肉還是心肺都會特別敏感,但是想提高比賽成績,專項課還是要練到位的,像專業隊員有條件會在室內訓練,但是業餘選手通常沒有專業選手的條件,也只能是到公園樹多的地方避開高溫了,除此之外,還一定要和自己的身體對話,時刻掌握身體動態,不要超負荷訓練。

全馬2小時13分楊定宏:9周夏訓計劃,北馬選手請查收

剩下的不到三個月時間,如果是要準備北馬或者更多大賽,還是不能馬虎,該跑的量一定要跑夠,基本上和正常的比賽備戰一樣,馬拉松不像其他項目,如果練得不到位,有氧能力、支撐能力稍有下降,比賽就會很難應付,支撐能力、專項能力、有氧耐力都是必須要練的。

有冬訓有氧閾拓寬的基礎,再結合夏訓專項能力、基礎速度的提高,整個人才會有很大提高,這都是一環扣一環的訓練。

夏天可以跑的少一點,但速度不能太慢,如果太慢就無法提高專項能力,整體水平無法提高,這樣一來,連接不上冬訓,就只能是原地踏步,等到九月有可能還導致退步。

所謂冬訓是基礎,夏訓是強化。

2 訓練計劃

訓練的最科學方法還是以心率為準,比如專項課心率要達到無氧區域,需要170以上,有氧跑、支撐能力跑心率要達到150到170之間。

給業餘選手的9周訓練建議

根據業餘選手的參賽計劃不一樣,訓練計劃也應該有所改變,以下,是楊定宏給自己學生制定的一個為期兩個多月的訓練計劃。

星期一:上午一個小時心率在150-170跑完拉伸放鬆要到位

星期二:10公里要求心率在140-160跑完慢跑3分鐘200米10個每個之間慢跑一分鐘

星期三:慢跑20公里要求心率在150-170

星期四:慢跑一個小時要麼游泳40~60分鐘,拉伸放鬆

星期五:10公里跑完慢跑3分鐘1000米10個每個之間慢跑90秒

星期六:核心訓練40分鐘,慢跑30分鐘

星期日:20公里心率在150-170

第二週

星期一:先做30分鐘小力量訓練,在恢復慢跑1小時

星期二:10公里心率在140-160,300米10個每個之間慢跑一分鐘

星期三:20公里,要求心率150-170

星期四:游泳40分鐘

星期五:10公里心率在140-160跑完慢跑3分鐘800米10個每個之間慢跑80秒

星期六:20公里,要求心率在1140-150左右

星期日:25公里心率在150-170

第三週

星期一:身體素質訓練30分鐘恢復跑一個小時

星期二:10公里,要求心率在140-160跑完慢跑3分鐘400米10個每個之間慢跑1分鐘

星期三:20公里,要求心率150-170

星期四:游泳40分鐘

星期五:12公里,前六公里心率在150-160,後六公里心率170以上

星期六:恢復跑一個小時

星期日:30公里心率在150-170

第四周

星期一:身體素質訓練30分鐘慢跑30分鐘

星期二:12公里節奏感跑心率在140-160田徑場誤差2秒內每圈

星期三:14公里節奏感跑心率在140-160誤差2秒內

星期四:休息

星期五:12公里心率在150-170跑完慢跑3分鐘100米15個每個之間慢跑100

星期六:30公里,心率150-160

星期日:休息

第五週

星期一:14公里,要求心率140-160,跑完慢跑3分鐘,200米15個,每個之間慢跑200

星期二:核心訓練30分鐘慢跑一個小時

星期三:30公里,心率150-170

星期四:游泳40分鐘

星期五:10公里心率在40-160跑完100米10次每次之間慢跑100米

星期六:半程馬拉松測試

星期日:休息

第六週

星期一:14公里節奏感跑誤差2秒跑完100米10個每個之間慢跑100米,游泳20分鐘,

星期二:慢跑8公里,法特萊克32分鐘一分鐘快一分鐘慢

星期三:14公里節奏感跑,心率在140-160

星期四:游泳40分鐘

星期五:先慢跑10公里,1600米12個,每個之間慢跑2分鐘

星期六:恢復跑一個小時

星期日:35公里心率在150-170

第七週

星期一:14公里節奏感跑誤差2秒,心率150-170

星期二:先慢跑8公里,不規則法特來克30分鐘

星期三:20公里,心率在150-170

星期四:游泳30分鐘

星期五:慢跑10公里300米10個每個之間慢跑一分鐘

星期六:恢復跑一個小時

星期日:40公里心率在150-170

第八週

星期一再跑12公里節奏感心率在140-160

星期二:慢跑30分鐘,不規則法特萊克30分鐘

星期三:25公里,心率140-160

星期四:游泳30分鐘

星期五:10公里跑完慢跑3分鐘200米10個每個之間慢跑200米

星期六:20公里,心率150-170

星期日:游泳30分鐘

比賽周

星期一:20公里,心率在140-160左右,跑完後拉伸放鬆要到位

星期二:慢跑10公里心率在140~160左右,跑完慢跑3分鐘200米6個每個之間慢跑200米

星期三恢復跑一個小時

星期四:休息

星期五:12公里節奏感跑心率在140-160誤差2秒內

星期六:慢跑40分鐘100米10個每個之間慢跑100米

星期日:馬拉松比賽

意事項:每次訓練訓練必須帶飲料、和換的衣服,10―15分鐘必須補充一次水,每天晚上20點30必須按摩放鬆、22點前必須睡覺

上面這些訓練計劃,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循序漸進的提高方式,每一個步驟都非常重要。

夏訓的準備活動相對簡單,因為天氣熱,身體容易活動開,把肌肉拉伸開,把心肺激活,全方位的把身體活動開就可以。

按我們專業隊來說,冬訓的周跑量差不多在200公里以上,而夏訓就要減到周跑量120到150公里左右,不過強度是一定高於冬訓的。

夏訓整體來說也分三個階段:準備前期、準備中期、準備後期。

前期針對有氧支撐能力,身體基礎訓練多一些。

中期有氧、混氧佔的比重大一些,跑完要做短程的速度訓練,提高力量爆發力。中期要以混氧訓練為主,穿插小力量訓練,比如我們在跑完之後可以做60米、80米、100米衝刺,10到15次都可以,增加身體的力量。

後期我們要把三個綜合起來提高,調整狀態,準備比賽。

三個階段大約三個月,一個月算一個階段,比賽前稍微調整一下,把這三個月練好,即便比賽狀態不好也不會跑得很差。如果訓練馬馬虎虎,那成績也不會跑得特別優異。

3

為什麼夏天跑不快?

全馬2小時13分楊定宏:9周夏訓計劃,北馬選手請查收

很多人都會問我,自己夏天訓練總是受傷,而且速度總是提不起來。

首先,我會問他們冬訓練得怎麼樣,他們基本上都會說,冬天就是隨便練了練。這就很顯然了,冬訓練的是否到位會直接影響到夏天的速度。

有些人總是找藉口,覺得夏天太熱跑不快。其實,如果冬訓練得非常好,夏天是不可能跑不起來的,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比如說我去年因為做手術導致有氧耐力基礎訓練沒有做,雖然後期恢復過來了,但是由於那段時間沒有訓練有氧耐力,而直接進入強度專項訓練,當時真的是跑不起來,即便是心率達到了強度訓練的程度,但是表現出來的水平比準備充分的時候差很多。

所以,只有基礎打得夠好,才能把專項能力訓練做到位;基礎打得夠牢,你才能在夏天跑出速度。

不是說冬天不跑,單憑夏訓玩命跑就可以的,冬訓練不好,夏天一上來就玩命,反而會練出副作用,甚至還會增加受傷的概率。

天氣熱,也經常會出現跑友猝死暈倒的事件,訓練不繫統,補給不全面,小細節把握不好,在身體發出警告信號時還接著跑,身體超負荷運轉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心慌、噁心想吐、感覺頭暈,這些情況出現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而且夏天一定要避免最普遍的三個壞習慣:訓練前不熱身,訓練後不拉伸,途中不補充。

簡單的腰腹訓練示範

全馬2小時13分楊定宏:9周夏訓計劃,北馬選手請查收

全馬2小時13分楊定宏:9周夏訓計劃,北馬選手請查收

全馬2小時13分楊定宏:9周夏訓計劃,北馬選手請查收

全馬2小時13分楊定宏:9周夏訓計劃,北馬選手請查收

全馬2小時13分楊定宏:9周夏訓計劃,北馬選手請查收

其實不管是冬訓還是夏訓,都要本著三條固定不變的原則,才能練出效率。

針對性:參加10公里,半馬、全馬,都應該有不同的備戰計劃,前兩者相對側重於速度,全馬則必須要有超強耐力的支撐。

很多業餘高手經常會在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原地踏步,原因就是針對性做得不足,有些人害怕練強度,總是跑長距離,耐力能力夠了,專項能力卻很差。要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欠缺然後去彌補,只有這樣才能準備好一場比賽,你越怕它就越缺乏它。

適度性:跑量和強度不是越多越好,越強越有效,物極必反,如果訓練太強,很容易造成訓練過度。

多變性:平時要多想想自己該提高哪方面的能力,比如說耐力差,利用乳酸門檻跑提升;速度弱,利用間歇跑來強化。另外多變性還體現在訓練場地,很多人都會選擇一種地點,比如田徑場,長時間在田徑場跑支撐腳可能會出問題。

所以還是要選擇不同的地方去跑。田徑場、草地、山地,豐富一些。再加上騎自行車,游泳等交叉訓練。

無論冬訓還是夏訓,都不要侷限於一個固定的模式,但一定要保證一環緊扣一環,不要指望僅僅通過幾天的突擊訓練就完成成績的飛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