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引發併購「後遺症」 民營體檢行業存在高商譽等難題

“买买买”引发并购“后遗症” 民营体检行业存在高商誉等难题

2015年的資本市場,民營體檢行業發生了兩件大事,這甚至改變了整個行業格局。

一是美年大健康啟動A股借殼上市程序,二是愛康國賓決定私有化。美年大健康後來成功借殼,併購慈銘體檢,逐步走到今天成為行業龍頭;愛康國賓扛著“中國體檢第一股”的大旗,在私有化的路上一走就是三年。至於瑞慈醫療,最終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它們的股票簡稱及代碼分別是美年健康(002044,SZ)、愛康國賓(NASDAQ:KANG)、瑞慈醫療(01526,HK)。

至此,三家行業龍頭分別雄踞一方,國內體檢行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之後,三家公司在行業內大舉兼併收購,但同時也為公司以後發展埋下了隱患。

目前來看,美年健康其超過700億元的市值、超過60億元的年度營收,領先了愛康國賓及瑞慈醫療不止一個段位,但其巨大體量身上,也揹負了40億元商譽的沉重包袱;瑞慈醫療的收購結果則是資產負債率的高居不下;遠征大洋彼岸的愛康國賓,一直偏居江東。

體檢連鎖機構的資本之路

2003年的“非典”之後,體檢行業迎來了風口,從這一年開始,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體檢的重要性,也讓很多資本看到了體檢行業的機會。

最早出發的慈銘體檢曾是一枝獨秀,也最早衝擊資本市場。2012年開始,慈銘體檢嘗試A股獨立IPO並獲得批文。

在慈銘體檢謀劃IPO之時,美年健康則在籌謀著兼併。2011年11月,分佈在上海、北京等8家城市共擁有13家體檢中心的美年健康(當時仍名為美年產業),與在瀋陽、哈爾濱等14座城市共有18家體檢中心的瀋陽大健康合併,後正式更名為美年大健康。

不過,慈銘體檢的獨立IPO未能完成“臨門一腳”,在2014年1月宣佈暫緩。

與此同時,慈銘體檢IPO折戟3個月後,愛康國賓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再過3個月,瑞慈醫療成立,後來選擇在港股上市。

慈銘體檢、愛康國賓及美年大健康是最開始的“三足鼎立”。2015年8月,美年健康借殼江蘇三友上市,同時也通過交易安排鎖定了慈銘體檢的控制權,並最終將後者納入麾下。

在美年健康借殼上市的同時,遠征太平洋東海岸的愛康國賓,也有了“還鄉”之意,2015年8月,愛康國賓決定推進私有化,謀求迴歸A股,彼時距離其登陸納斯達克僅有18個月。

需留意併購“後遺症”

在收購慈銘體檢後,美年健康確立了體檢連鎖機構“一哥”之位。

其2017年年報披露,截至2017年底,公司覆蓋32個省市自治區、215個核心城市,現已佈局400餘家體檢中心。

行業第二的愛康國賓,截至2018年3月底則擁有110家體檢中心;瑞慈醫療在其2017年年報中則披露,目前共擁有44家體檢中心,其中30家投入運營。

借殼上市後,美年健康更是藉助資本市場力量,完成了多筆收購。

美年健康也藉此實現了業績大增長,對比可見,上市前3年(2012年~2014年),美年健康營收分別為6.3億元、9.78億元、14.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8017.85萬元、4524.59萬元、1.46億元;上市後3年(2015年~2017年)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21.01億元、43.14億元、62.3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6億元、4.52億元、6.14億元。

美年健康在2017年年報中披露,其中因收購慈銘體檢產生的商譽為29.66億元。

至於瑞慈醫療,其2014年~2017年營業收入則分別是5.98億元、8.03億元、9.35億元以及10.9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