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無煩惱 庸人自擾之

世上無煩惱 庸人自擾之

其實生活中本沒有那麼多煩惱,一切只不過是庸人自擾。只要我們稍微停下腳步,就可以更好地珍惜生命本原的美麗,不為愛慾所炫目,不為汙穢所噁心,永遠正確看待生命,永遠那麼透明地看。那時候,你將發現,在人生的幽僻處、細小處,都閃耀著光芒。

修行就是修心

修行就是修心,修一個平靜的心。我們的心態不安靜的時候,外在的東西,營養、衛生搞得再好,對身體也有傷害。我的心態平靜了,心情好了,身體自然而然就好。心放正了,一切都會一帆風順,內心裡沒有那麼多邪知邪見,也沒有那麼多妄想執著。

緣散則散 緣聚則聚

佛教勸人學習放下萬緣,不要執著感情,卻不是要人無情,因為,人本來就是有情眾生,只要把愛情的聚散當成因緣變化來看,明白“緣散則散,緣聚則聚”的道理,愛、恨便能在這一念之間轉變、釋懷。

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我們不能改變別人,卻可以改變自己。其實,人與人之間並無太大的區別,真正的區別在於心態。所以,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他的心態。

很多疾病都來自心中的怨恨

多疾病都來自於積存在我們心中的怨恨。身體不舒服時,想想你最恨誰?找出這個人後,嘗試著寬恕他。如果感到很難寬恕,恰恰證明這個人是最需要你去寬恕的。你不必憂愁不知道怎樣去寬恕,只要你肯放下心頭的積怨,佛法自會教導你如何去做。

天真無邪與年齡無關

兒時的無憂無慮、快樂、自在每個人都非常懷念,並且是一生的追求,但是,隨著時間、年歲的增長,這些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是越來越少。為什麼呢?寂天菩薩早已經說出了箇中原因:“愚人慾求樂,反行痛苦因。”愚笨啊,本來尋求的是快樂的果,但所做所行卻都是產生痛苦的因。

不要把“批評”想得那麼可怕

沒有人是完美的、永遠不犯錯誤的,下次改正就好。另一方面,自己有事沒做好,別人指出來也很正常,都是對自己的幫助,不要把“批評”想得那麼可怕。人要向前進步,就必須要學會接受批評和不同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