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你在中國股市賺錢了嗎?

你賺錢了嗎?這幾年你賺錢了嗎?如果在這種市場上你沒有賺錢,還是趕緊退出把,因為你就是"韭菜",被人割了一茬又一茬,花出的時間和精力還不如創業做實事,打工混職場,最起碼心安,錢賠了還可以賺,人生就一次,寸光寸金,不能耗費在這裡,要及時給自己的人生止損,賺不到錢,那來這裡的還有什麼意義。

你後悔了嗎?賠錢了也不要太后悔,記住這個教訓,硬錢都是勞動換來的,用創造財富的方式換取的財富才最真實。每個人最大的、最容易掌控的價值就是自己,既然股市裡找不到自我,那就早早離開吧,不要再用巴菲特的故事激勵自己,如果時代和市場不允許,再努力都枉費。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你有何收穫?賠錢了也不是一無所得,炒股更多的是錘鍊心境,把自己放進股市中,能更全面的瞭解自己,認識自己。這是一場修行,沒有結局沒有答案,更沒有開悟得道,什麼時候停止,什麼時候算是功德圓滿,記住心路,記住教訓,向著新的方向,出發!

希望各位股友要看開市場,波幅起蕩是人生百態,什麼都會來,什麼都會走,體驗好人生,更要尊重好人生。中國股市的土壤與美國等其它大部分國家不同,如果照搬肯定不行!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在股票交易中同樣有決定投資命運的內在因素。在心理學上講,性格的改變雖然很難,但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影響慢慢改變的,而氣質往往是不能改變的。這也正應了目前有些人是“富而不貴”這一說法。回到交易中來,我們不一定要有貴族氣質,我們是要先富起來。所以我們要重塑交易性格,從而實現交易命運的轉變!把賺錢變成我們每位投資者的精神特性!

來看一個由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做過的有趣試驗:

他們在兩個玻璃瓶裡各放進5只蒼蠅和5只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亮光的一方,而將開口朝向暗的一方。幾個小時之後,科學家發現,5只蒼蠅全都在玻璃瓶後端找到出路,爬了出來,而那5只蜜蜂則全都撞死了。

蜜蜂為什麼找不到出口呢? 通過觀察他們發現,蜜蜂的經驗認定: 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們每次朝光源飛都用盡了全部力量,被撞後還是不長教訓,爬起來後繼續撞向同一個地方。同伴的犧牲並不能喚醒他們,它們在尋找出口時也沒有采用互幫互助的方法。

如果說蜜蜂是教條型、理論型,而蒼蠅則是探索型、實踐型。它們的思維中,就從來不會認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 它們撞的時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 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們在被碰撞後知道回頭,知道另外想辦法,甚至不惜向後看; 它們能從同伴身上獲得靈感,合作與學習的精神讓它們共同獲救。所以,最終它們是勝利者。對這個試驗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會說蜜蜂是烈士,而蒼蠅則苟且偷生。有人說蒼蠅非常聰明,而蜜蜂有些愚蠢; 有人乾脆把目前社會上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蒼蠅型”,二就是“蜜蜂型”。如果先摒棄原先的對於這兩種昆蟲的道德附加和好惡感,你需要考慮的問題是: 看看自己在投資中,你到底是“蜜蜂”還是“蒼蠅”? 你想做“蜜蜂”還是“蒼蠅”?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交易實際是個很簡單的事, 是我們自己把它弄複雜了!包括那些 對大勢誇誇其談,無所不知的“天才們” ,包括那些 對做莊內幕瞭如指掌,操盤細節完全掌控的“神秘人”,他們寧願編些故事,胡猜亂蒙,也不肯真正面對市場,來調整自己的行動,就算大機構老總若有這個毛病一樣會死得難看,因為每當你自以為是的時候,市場就會很快讓你明白:誰才是老大!

尊重市場、擺正位置、控制風險、順勢而為。說來容易,做起來難。

如果水平的確不好,看不懂,不做也罷,不要勉強自己,我們是人,不是神!

一個交易高手一定會同時具備兩種能力:

一是善於把握時機,瞄對目標

二是有堅強良好的自律能力。

把握時機的重要性在於它決定你是否能夠在市場中賺到錢!但可惜你不能每次都把握對,有時是你在錯誤的價位上進行了交易,有時是市場突然的變化超過你的想象,有時是打矇頭後乾脆進行自殺式衝鋒,這時,唯有自律可以讓你擺脫危險之地。

記得有一位交易大師說過:

可憐的輸家呀, 首先是時機掌握不對,被套進了麻煩的交易中, 而後又在缺乏自律情況下,陷入到萬劫不復的深淵!

做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節制和自欺欺人。做交易, 你必須要擁有二次重來的能力,包括資金上,信心上和機會上。這一切,很簡單,但需要把她變為你的習慣。 尊重市場,遵守規則 無它!僅此而已!


中國股市不成熟的機制,罵聲一片

中國股市已經成長28年,真正全民共贏年份區區只有三四年時間,而三四年賺錢效益兌現後沒有及時鎖住利潤,肯定加倍的吐出去,怎麼漲上去就怎麼跌回來,導致中國股市10年過去指數還倒跌沒了3000指數,這樣的市場股民沒有怨氣才怪,不罵都不正常

中國股市主要還是散戶市場,散戶為主體角色,但往往主體角色卻把主力機構當韭菜收割,而且是一批一批的收割,有時候就連管理層都配合他們想要連根拔起(去散戶化);這樣散戶化怨氣更加濃,罵聲更加大,是不是可以理解呢?

就拿題主的問題來分析,為什麼指數上漲,股票卻在跌呢?這是描述了2017年藍籌慢牛行情,個股嚴重分化,指數在“漂亮50”帶動下上漲,個股卻賺了指數虧了錢;“買的假股票”“買在2600套在3500”“牛頭熊身”等等罵聲一片;中國股市確實走出了這麼的行情,指數連漲,個股連續陰跌破了2600的股價,甚至有些跌破了歷史新低;中國股民罵股市我覺得非常正常,就連我都想要罵中國股市,但是罵有什麼用,只能面對事實,我們改變不了市場,吃啞巴虧吧!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中國股市確實問題太多,美股十年牛市,中國十年還在熊市中沒有走出來,指數倒跌一半;這些都是管理層政策問題是主要原因,投機性太強,肉弱強食,把散戶當韭菜收割,為何不能和平相處呢?退市企業沒有幾家,上市企業每週十家!上市圈錢後業績360度轉變,馬上翻臉不認人,留下垃圾股份給散戶們自己買賣,自由發揮等等的一個市場,試問又有幾個股民能受的住這個怨氣呢?只能用罵聲一片來發洩散戶們的情緒!中國股民們只能吃啞巴虧!


中國股市為何股災頻發?

股災其實國內外都有,美國股市在健全之前,也發生過各種類型的股災。從當年荷蘭的鬱金香事件開始,這種人為的災難從來沒有停止過,不過是換了個說法換了個形式罷了。

從發展歷程看,A股只有不到30年的發展歷程,而國外股票市場至少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也都經歷過股災。

A股30年的發展歷程則更像是歐美國家的股票市場縮影,因此,看起來股災發生的頻率要高一些。

從制度方面看,目前A股的制度建設遠遠落後於股票市場發展,部分機構和個人利益制度漏洞,牟取鉅額暴利,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市場的大起大落。

從市場監管角度看,監管機構也是在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而有時候這種進步滯後於市場投機者的行為,這也就給予了市場投機者以可乘之機,使得市場出現大幅波動。

從投資者角度看,A股以個人投資者居多,而具備專業投資能力的投資者相對較少,即不成熟的投資者居多,而這些投資者又極容易受市場短期波動或未經驗證的消息影響,追漲殺跌,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助推了市場的大幅波動。

從投資機構行為看,有時候機構投資者基於某種目的,需要進行調倉或其他行為,短期內大幅買入或賣出,也會引起市場大幅波動。

一定要記住:吃一塹,長一智,傷害就是明白,失敗就是懂得。我們會從失利中慢慢走出,重拾信心,不開心、後悔、抱怨和慌亂對你的投資毫無幫助。股市很重要,但一定不是生活的全部,除了股市,我們還有詩和遠方,這才是我們該擁有的生活,繼續我們的努力與追求。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中國股市最致命的問題:

事實上,在去年那輪股災爆發之前,卻存在著不少先知先覺的資金提前出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外資機構。與此同時,亦有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以及高管,也提前實現了資金出逃的目的。顯然,即使隨後的股災風波殺傷力驚人,卻並未對這類群體構成太大的衝擊。

不過,與這類具有先知先覺的資金相比,普通散戶卻在這一時期內出現了持續性大舉入場的姿態。確實,對於缺乏資金、信息以及技術優勢的普通散戶而言,他們最 大的特點就在於跟風操作。但是,憑藉著“船小好調頭”的優勢,跟風操作也為極少數的散戶贏得了盈利的空間。不過,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散戶而言,跟風操作, 盲目入場的最終結局,也就是陷入深套的尷尬局面了。

顯然,這就是中國股市第一個致命性問題,即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

回顧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股市的非理性下跌行情,實則同時具備了“下跌速度快”、“下跌力度猛”等特點。不過,在股市下跌的過程中,大資金大機構與普通散戶的命運卻大不相同。

其中,對於大資金大機構而言,它們可以在股指期貨市場中,藉助套期保值等功能實現靈活多樣的操作策略。或許,在一個失去理性的下跌市場中,藉助一些風險對沖 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市值的損失風險。而對於極少數的大資金大機構而言,它們更可能利用期現交易制度的不對稱性以及相應的做空工具進行順勢做空,並 藉此獲取暴利。

然而,對於普通散戶而言,因資金門檻的限制,他們卻無法及時實現風險的對沖。退一步來說,即使部分散戶具備了進入股指期貨市場的資金門檻條件,卻因資金規模佔比太小,而輕易遭遇大資金大機構的“屠宰”。

與此同時,在現貨市場中,由於普通散戶只能侷限於單向做多的操作模式,且只能允許採用“T+1”的交易策略。由此一來,實則也剝奪了普通散戶日內糾錯的機會。於是在實際操作中,一旦散戶買入了某隻股票,則在隨後的市場殺跌行情下,他們卻是無法及時止損出局的。或許,對於普通散戶而言,最好的日內風險對沖方式,就是逢低補倉,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差價的虧損。

顯然,這就是中國股市第二個致命性問題,即市場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不完善性。

機構大戶設置陷阱的一般手法有以下五點:

1.造謠惑眾。造謠惑眾是機構大戶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既簡單又省事,又不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在股市中,機構大戶故意散佈一些無中生有的謠言,以影響中、小散戶的購買意向。如在股市的頂部區域,機構大戶就經常製造一些利空傳言,從而打壓股指;而在牛市初期,機構大戶就經常性的擴散一些利多消息,從而吸引中、小散戶跟進。

2.內幕交易。內幕交易是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或券商利用職業之便,進行非法的股票交易來獲取暴利。如1963年末,美國的一上市公司在加拿大東部發現了一座礦山,併購買了周圍的土地,然後該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等"內幕人士"及其親朋好友們就紛紛購入該公司股票,同時又發佈新聞對社會輿論的報道予以否定。

3.囤積居奇。囤積居奇是指機構大戶憑藉手中鉅額資金大量套購股票,並依此為理由,要求參加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或乾脆吞併上市公司,要挾上市公司以高價收回,借些大賺一筆。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4.瞞天過海,瞞天過海是指某個機構大戶利用不同的身份開設兩個以上的帳戶,或某一個集團利用分公司的帳戶,以互相沖銷轉帳的方式,反覆地做價,開銷少量的手續費和交易稅,以達到操縱股價的目的。

5.拋磚引玉。拋磚引玉是指機構大戶連續以小額買賣,以"高進低出"或"低進高出"的手法,來達到壓低股價或拉抬股價的目的。當以小額資金抬高股價後,機構大戶就趁中、小散戶跟風之機,傾巢拋出,從而獲取暴利。反之,當以少量股票打壓股價後,就大量買進。


趨勢線判斷買入時機

1、股價向上突破,短期下降趨線是短線買入時機。

在中期下跌趨勢中,股價主要以下跌為主,高點和低點都不斷下移。但是,當股市下跌一段之後往往也會產生反彈,這種反彈也會有可觀的收益,而把握這種中期下跌趨勢中的短線買入時機,就可以利用短期下降趨勢線即股價向上突破短期下降趨勢線時便是短線的買入時機。

在中期橫盤整理趨勢中,股價在一定的價格範圍內進行中期的箱體波動。此時,可以運用短期趨勢線來判斷這種箱體波動中短線買入時機。(圖一)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操作要領

(1)短期趨勢,將其界定為由數日至20個交易日的股價波動所形成的趨勢。因此,短期趨勢線也就由數日至20個交易日的股價波動的明顯高點或低點所構成。一般來說,中期下跌趨勢中的短期下跌趨勢較長,反彈或短期上升趨勢較短,而中期上升趨勢中的短期上升趨勢較長,調整時間短些。

(2)在中期下跌趨勢中做反彈,應以長空短多為主即要快進快出,而且一旦確認反彈結束特別是股價再創出新低繼續下跌時,無論盈利還是虧損,都應即時出局。因此,在中期下跌趨勢中搶反彈,止損位的設立是非常重要的。

(3)在中期上升趨勢中,應以持股為主,即使賣出也應是部分的或暫時的,當調整結束特別是股價向上突破短期下降趨勢線時應即時補回甚至要有追漲的勇氣,因為上漲尚未結束,新的漲升又已開始。

2、股價向上突破中期下降趨勢線是中線買入時機

當一輪中期上升行情結束進入持續下跌,且跌幅較大和時間較長之後,股價放量向上突破由中期下降趨勢中兩個明顯的高點連成的下降趨勢線時,往往預示著該股票中期下跌趨勢的結束,而將轉為中期上漲趨勢,自然成為中線的最佳買入時機。任何一隻股票都可以運用中期下降趨勢線尋找到其中期的最佳買入時機。(圖二)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操作要領:

運用中期下降趨勢線判斷中線買入時機的最大麻煩是下降趨勢線的斜率有時會改變即前面的一條中期下降趨勢線"突破"後僅僅是短暫的反彈,其後又繼續下跌不止,這時原來的中期下降趨勢線就需要修正,它將由新的中期下降趨勢線所取代。

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在於兩個原因,即股價的下跌幅度和時間不夠,與前成的上漲幅度和時間尚未形成對稱性、股價向上突破下降趨勢線時成交量未與配合。遇此情況,當股價再創新低時應止損出局觀望,再等機會。

3、股價向上突破,長期下降趨勢線是中長線買入時機。

在熊市的長期下跌過程中,也會產生數次中期的反彈或上漲行情而成一些明顯的高點,如果將兩個重要的中期高點連成一條直線,就會看到每一次的中期反彈或上漲都受到該條長期下降趨勢線的反壓,可一旦股價放量突破長期下降趨線就意味著長期下降趨勢或熊市的結束和一輪大行情的開始,而成為中長期的最佳買入時機。(圖三)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操作要領

(1)長期趨勢跨越的時間至少在半年以上,多者長達數年。而且,時間越長的趨勢線被突破後其意義越大,其上升或下跌的空間也越大。

(2)長期下降趨勢線向上突破應有成交量放大的配合且最好伴以中長陽線,否則可靠性降低或後市上升的空間有限。

(3)為了便於長期趨勢的分析,最好運用周K線圖。

4、股價向上突破,第三條下降扇形線是中長線買入時機。

將最高點與第三次中級反彈的高點連成一條線,成為再次修正的下降趨勢線同時也是第三條下降扇形線。俗話說"事不過三",當第三條下降扇形線被突破的時候,就意味著長期跌勢的結束,股價將進入中長期的上升階段。(圖四)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操作要領

(1)下降扇形線屬於中長期的壓力線,一般出現在大熊市裡,而第三條下降扇形線的向上突破通常是熊市結束、牛市開始的強烈信號,因此是中長線最佳的買入時機。

(2)第一、第二條下降扇形線被突破後,在後面的股價下跌過程中它們將由阻力線變成支撐線即對股價的下跌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3)第三條下降扇形線向上突破時的成交量應較前兩次突破時明顯增加,前兩次突破後升幅不大的原因,除了下跌不夠深之外,重要的是沒有足夠大的成交量支持。如果第三條下降扇形線向上突破時成交量配合不理想,後市的升幅會有限甚至會先進入橫盤甚至再跌一小段才展開上升行情。


均線金叉買入定式

1、兩根均線形成的短線交易系統

前面說的是一條10日均線對買賣時機的參考,現在我們來說說兩條均線對實戰中買賣時機的參考。當動態運行中的兩條均線相互交叉時,預示著不同週期的投資者持倉成本相重合。兩根均線產生交叉,我們可以利用均線交叉組成一個交易系統,當兩根均線金叉的時候,短線交易者可以買入,然後持股,直到均線產生死叉。為了符合短線交易的特徵,我們採用5日均線和10日均線的 組合。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圖3-15

如圖3-15所示,百花村(600721)的股價在緩步拉昇,5日均線向上穿越10日均線,產生金叉,此時為買點,短線交易者可積極參與,此後該股一路上升。後期的橫盤震盪,短線走弱,這時就要密切關注該股的走向了,當5日均線死叉10日均線,交易者可以果斷賣出股票。從金叉買進股票到死叉賣出,形成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這樣就可以賺取大部分中間利潤,贏利面比較大。

2、兩根均線金叉買進

當5日均線從下往上交叉比其週期更長的10日均線時,稱為“金叉”,反之則稱之為“死叉”。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金叉能讓我們挖掘金礦,死叉能讓我們虧損,金叉往往助漲,死叉助跌,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就可以利用均線之間的金叉和死叉來進行相應的買入和賣出操作。當出現金叉時,個股上漲的概率總是要大於下跌的概率。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圖3-16

如圖3-16所示,上峰水泥(000672)日K線中的兩條均線分別為5日均線和10日均線,當5日均線從下方往上叉10日均線時,形成金叉,此時交易者可以買入。當5日均線從上往下叉10日均線時,形成死叉,此時可以賣出。交易者只要按照這樣的金叉買、死叉賣的方法,基本上都能獲得階段性的收益。考慮到指標的滯後性,先有股價下跌才有死叉形成,因此,在股價欲形成死叉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減倉操作,而不是等死叉形成之後再賣出。

標準的金叉應該是:週期長的均線走平然後向上行,週期短的均線由下而上穿越週期長的均線。激進的交易者可以在普通的金叉時進場,謹慎的交易者可等10日均線向上行時金叉買進,勝率較高,因為當10日均線正處於下跌趨勢中或橫向波動時,說明此時的看漲信號不強,交易者應該繼續觀察。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圖3-17

如圖3-17所示,寧波富達(600724)從跌勢反轉上行,5日均線與10日均線產生金叉,說明多頭開始走強,是短線進場的時機,不過,該股這個金叉不是標準的金叉,因為10日均線還呈下行走勢,可能會出現二次探底,可少量參與。還好該股此後持續上漲,未回調,強勢上漲。我們要知道標準的金叉不是這樣的。

3、均線拒絕死叉可加倉

股價波浪上行,均線也會跟隨起伏變化。當股價回調的時候,5日均線靠近10日而不產生死叉,再度接著抬頭往上行,說明調整結束,短線交易者可積極加倉。均線拒絕死叉是強勢調整的表現,適合短線交易者介入。有些個股可能稍弱,均線死叉後又快速金叉,也說明調整結束,可以穩步加倉。

如圖3-18所示,瑞和股份(002620)的股價波浪上行,有回調,導致兩根均線靠攏,就在將要死叉的時候,股價再度拉起這說明短線調整結束,是多頭強勢的表現。5日均線和10日均線拒絕死叉是短線加倉的機會,交易者此時應果斷介入。有時候行情稍弱,回調過大,但在產生死叉後又快速產生金叉時,也說明調整結束,交易者也可進場買入股票。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圖3-18

在拒絕死叉的形態中,5日短週期均線可能會稍微向下跌破10日長週期均線,但只要幅度不大,該形態依然成立。

像5日短週期均線和10日短週期均線的組合有很多種,比如:10日和30日均線、5日和20日均線、5日和30日均線等,交易者可以在實戰中不斷尋找自己感覺比較有效的一組,加以利用。

三、多條均線上方買入定式

股價在中低位震盪的時候,均線逐漸靠攏,甚至黏合在一起,這說明不同時期的股民持股成本開始接近,有利於主力拉昇。當股價以陽線突起,穿越多條均線,宣告莊家開始發動攻勢,短線交易者正好趁機買進。這種股票大多是牛股,需緊緊抱牢。但是,這個方法只有買入信號,沒有固定的賣出信號,一般來說,看交易者使用哪條均線,當股價跌破所使用的那條均線時,就可以賣出止盈了。

如圖3-19所示,大連三壘(002621)的股價從低位橫盤上行,多條均線逐漸黏合在一起,當股價站上多條均線時,顯示出多頭的超強實力,這是股價發動攻勢的表現,配合成交量逐步放大的態勢,交易者此時應果斷買進,不可錯失買進良機。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圖3-19

如圖3-20所示,亞瑪頓(002623)的股價跌勢漸緩,均線在低位逐漸黏合在一起,短線交易者可密切關注這種類型的股票,均線向上發散,股價站上5日、10日、20日、30日和60日均線,股價向上拉起,後市極具爆發力,交易者此時進場不僅安全,後市的上升空間也很大。


理性對待投資:

投資是一場人性的博弈,面臨著真金白銀的投入,人們總會沉思熟慮、理性決議,但實際狀況真能如許嗎?

為什麼很多人經常發現本人手裡,好票拿不住,爛票一大把?

為什麼面臨紛繁複雜的資源市集,人們總以為患得患失,無所適從?

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巨匠們,在資源市集中會馬失前蹄?

以下是投資決議流程中多見的一些人性缺點,剋制這些缺點,你就離成功投資獲利不遠了。

投資決議的5個人性缺點

1、喪失厭惡: 人們總是喜好定奪的收益,厭惡定奪的喪失。

假定你翻開交易軟件,發現上週投資的某隻股票毫無徵兆的漲得十分好,紅利逾越50%(持倉本錢為16元/股,如今漲到了24元/股),您會奈何操作?

中國股市2800點“危在旦夕”,災難已避無可避,幕後黑手終現原形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響是獲利退出,落袋為安,部分老司機能夠會選擇部分賣出,收回本金和部分利潤,留著餘存的一部分利潤在股票裡,再博一把。

在這裡,無論是全部賣出,落袋為安,還是部分賣出,收回本金,反響了人們在紅利狀況下,關於風險(不定奪性)的厭惡。

人們會不斷保持風險厭惡嗎?不肯定!

還是上面的例子,假定股價不是大漲,而是大跌了50%,(持倉本錢為16元/每股,如今跌到8元/股),您會奈何操作呢?

心思學家發現,大部人會選擇繼續持有,等候反彈。由於此刻賣出,意味著浮虧變為實虧,這是普通人不情願承受的,為了避免定奪的喪失,人們乃至變得愈加情願承當風險,持有股票,等待反彈。最後,紅利(賺1000元)帶來的高興水平要小於等同額度虧損(虧1000元)帶來的苦楚。如許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散戶手裡的好票拿不住,爛票一大把。

2、代表性偏差:人們習氣於簡單根據從前的經歷對新信息定論。

假如你聽到某某剖析師說“我以為股價下一步將會……,由於2011年的經濟目標和如今相似,當時股價……”,聽到這種話的時候,要當心了,這裡能夠存在著“代表性偏差”。

心思學家已經做過如許一個實行:

他們在街頭隨機拜訪一些路人,問他們“究竟是心臟病風險還是中風風險”,得到的答覆往往是如許的,假如他們身邊有人不幸患上了心臟病,他們會說心臟病風險,而假如身邊有人中風,則更能夠說中風風險。

的確,這個問題需求醫學家對大量的病例進行精緻地研討,才能得出結論,人們習氣於簡單地套用從前的經歷去預測將來。

回頭來看前面剖析師的那句話,2011年至今,固然經濟目標相似,但無論是產品規模、法律法規,還是監管態度、投資者的成熟度,我們的資源市集已經發作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僅僅由於一些目標的相似,就推出股價會有相似的走勢,這個結論的靠譜性是有待進一步考據的。

固然,從從前相似的事變中去總結歸結經歷,是經濟/金融學常用的研討方式,但結論的得出需求嚴厲的論證、推導和檢驗。簡單地通過套模板得出的結論肯定是有待檢驗的。但是,你去翻翻券商剖析師的研討報告,存在大量如許的語句,受過專業訓練的剖析師尚且如許,何況個人投資者乎?

3、控制錯覺:人們慣於置信本人可以控制的結果,的確卻不肯定。

假定你買了一張機打的彩票,我說2元轉讓給我吧,你能夠毫不猶疑就轉讓給我了。但假如這張彩票不是機打的,而是你研討過往開獎狀況,認真選的號碼呢?你依然情願2元轉給我嗎?

理論上,兩張彩票中獎的概率是一樣的,經心挑選過的號碼會讓人有一種控制感,發生控制錯覺 ,使得在你的心目中,那張經心挑選過的彩票會有更高的中獎預期和估值。

4、懶:惰性是很多人虧損的緊張緣由。

人天生是存在惰性的,懶得關懷時政大事,懶得去明確宏觀經濟,懶得去學習根底知識,懶得去明確詳細的投資產品,懶得去思索什麼收益與風險,乃至懶得讀完這篇文章。

而資源市集本身倒是頃刻萬變,天道酬勤的,每天發作的各種事變和信息,影響著各類投資產品的風險與收益,唯有多接觸、好學習、常思索才可以有時機捉住頭緒,跑贏市集。

最可駭的事變是,比你精良的人,還比你勤快,巴菲特每天用工作和停歇時間的80%來閱讀(財務報表、報告、雜誌、報紙),彼得·林奇每年要拜訪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閱讀700份年度報告,他們能贏是有緣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