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文學史上,志怪小說始終沒有消失,它整整流行了上千年

各種各樣的志怪小說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特色,可以說,它的流行跟當時所處的社會風氣有非常大的關係。最終,在社會上流行的各種神鬼說跟文人的奇思妙想結合起來以後,就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志怪小說。雖然,很多志怪小說中表現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民間故事和傳說。

在整個文學史上,志怪小說始終沒有消失,它整整流行了上千年

當然,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於這些小說有著不同的看法,自然而然的,不同朝代的小說就會有著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因此,那些故事也就變得具有當時的時代特點了。但總而言之,這些志怪小說都是在談論神鬼、修仙、修道的社會狀態的影響下形成的。

這一類小說的源頭根據研究可以認為是《搜神記》,而這類小說的背景大多采用從漢代開始就非常流行的卜卦之術,這種將神鬼之說跟帝王權力結合的方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非常明顯。特別是在佛道兩教流行之後,當時的人比起談論朝廷的事情則更喜歡談論一些怪異的事情,也正是因為這種興趣促使了志怪小說的發展。

在整個文學史上,志怪小說始終沒有消失,它整整流行了上千年

這一類小說大概可以分為三種:

另外一種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正史奇聞,這種就是講像以前那些皇帝們都想要追求永生,他們為這個目的所做的事情就會被記載下來,再加上文人的渲染,這樣就能成為一篇很好看的小說了。

最後一種就是迷信類的小說,也是這類小說中最多的一類。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裡曾說道:

“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其書有出於文人者,有出於教徒者。文人之作,雖非如釋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為小說,蓋當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矣。”

在整個文學史上,志怪小說始終沒有消失,它整整流行了上千年

魏晉時期在我國曆史上是很獨特的,這個時期很流行一件事情,那就是偽造古書。這個時代的文人會假借前人之名新編寫前朝一些不成文的書籍,這樣,最終寫成的就是一本“假冒”的古籍。這種書如果不仔仔細細去辨認的話,就會真把它當做以前的經典了。像我們現今很有名的《孔子家語》、《老子化胡經》等書,經過民國時期史學家的鑑定,他們都是由那個時期的文人所“假冒”的。

這種種跡象都表明,在晉代之後,我國的文學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興盛期。正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這類小說才能夠出現。

這個時期有關於神神鬼鬼的故事非常多,《晉書》中就曾經講到了幾個相關的事情。像《阮瞻遇鬼》、《溫嶠之死》等等,這些故事都跟神鬼之說有著緊密的聯繫。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來,在當時,人們是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著鬼神的,這也就不難理解《搜神記》會誕生於那個時代了。

在整個文學史上,志怪小說始終沒有消失,它整整流行了上千年

《搜神記》這本書時至今日,已經蒐集不全了,僅留下20卷,但也就是這20卷,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甚至,後世有很多傳說都是源自於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叫幹寶,他是一個十分擅長考據的人,所以,《搜神記》中有很多都是他從以前的那些古書裡考據出來的結果。這本書中記載的奇異故事大多是在人與神之間發生的,比如:干將莫邪和七仙女等等。

還有本叫《搜神後記》的書,據說,它的作者是陶淵明,但是,後人經過考證研究之後認為這應該是偽造的。《搜神後記》講述的故事也大多是一些愛情故事跟神鬼奇談,這些故事怎麼看都跟陶淵明搭不上邊。更何況,這本書的成書時間是在陶淵明死後,所以,大家認為這本書應該是假借了陶淵明的名字。別的不談,至少這兩本書就說明了在魏晉時期志怪小說已經開始興起了。

在整個文學史上,志怪小說始終沒有消失,它整整流行了上千年

還有本書叫做《拾遺記》,這也是魏晉時期的一本小說,它主要記載了從上古時期到當時的一些歷史奇聞。之所以寫下這本小說,作者是抱有政治目的的。他認為,從古至今的皇帝,不論他是好還是壞都會有一些靈異現象發生在他的身上。若皇帝是明君,那麼,他身上就會出現祥瑞之象,反之,就會出現衰敗之象。

書中很多故事都寫得匪夷所思,所以,有人認為這本書裡的內容是編造的,是為了映射一些在史書中不敢提到的事情。

從南北朝起,這種題材則更加流行,因為,在這個時候佛教開始興起了。當時的統治階級基本上都信仰佛教,佛教的傳播在這個時候發展到了極致。在這個時候,道教也開始蓬勃發展。所以,這個時候志怪小說裡面講的就不僅僅只是神神鬼鬼的故事了,他們跟佛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

在整個文學史上,志怪小說始終沒有消失,它整整流行了上千年

在這之後,志怪小說依舊發展著,並且,與各個朝代的文化緊緊相關,每個故事都充滿了鮮明的朝代特點。唐代傳奇,首先是在志怪的基礎上,加以繁衍擴展,形成著意虛構而又怪誕離奇的長篇,而後再轉向人間生活。而且,在整個文學史上,志怪小說始終沒有消失。

其中,最有價值的一文,乃是有意識地利用志怪形式,在幻奇的故事中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生情感的作品,蒲松齡《聊齋志異》可以作為代表。

『《中國古代的志怪小說》、《搜神記》、《搜神後記》、《拾遺記》、《聊齋志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