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龍與方便,中國搏擊早期最成功的作品

就現在的中國搏擊賽事平臺而言,武林風無疑是各個賽事的鼻祖,之後的崑崙決、絲路英雄、勇士的榮耀都是源自武林風的體系。說了你還別不信,之前姜華先生的北京東方榮譽俱樂部就是武林風支柱俱樂部之一,範明先生的絲路英雄始於與武林風在新疆的多次合作,這兩個賽事的體系架構甚至頭銜用的都是WLF的(不過,FAN號還是覺得絲路英雄的金腰帶好看),勇士的榮耀從選手到運營團隊都是從武林風分裂出來的。

一龍與方便,中國搏擊早期最成功的作品

作為中國自由搏擊賽事鼻祖,武林風可沒有多少成功經驗可借鑑,能活下來應該是它唯一目的。因此,早期的武林風發展摸索中盡其所能地迎合普羅大眾的口味,這些做法在市場化運作的今天看起來多多少少幼稚和業餘,但是不可否認這些做法成為了武林風日後收割粉絲的基石。到這裡咱們就不能不提到武林風兩個最為成功的包裝案例一龍與方便。

在包裝一龍成為少林武僧之前,武林風賽事可以說進入了一個比較艱難的發展瓶頸期。百姓擂臺已經很難再吸引觀眾的視線,傳統街鬥體系出來的打法(王八拳)在擂臺的效果上太差也很難包裝。因此,武林風的運營團隊開始以傳武上擂臺的方向尋找點子,並且推出了武僧一塵和清風道長這樣IP人物,怎奈選手的基礎實力太差,根本無法滿足擂臺表演和電視節目“講故事”的需求。

一龍與方便,中國搏擊早期最成功的作品

一龍與方便,中國搏擊早期最成功的作品

在武林風的發展中期,也發現隨著市場培育,拳迷越來越專業,一龍這一IP只能帶來流量和話題,但是對提升擂臺品質沒有幫助。於是在年輕一代選手尚未成長起來,體制內選手又控制在武協手中的前提下,武林風只能利用手中為數不多的前體制選手做文章。這就有了“死神”方便這一IP形象的誕生。實打實的體制內五連亞優異成績,與柳海龍、白近斌以穆斯里姆交手過的擂臺經歷以及入選國家散打隊的強大背書都讓“死神”方便的成功水到渠成。在河南衛視的包裝宣傳以及方便強大的實力支撐下,一場又一場的連勝紀錄誕生了。伴隨著“死神”方便的一場又一場的勝利,武林風的擂臺形象開始深入人心,可以是“死神”方便培養了早期的中國自由搏擊粉絲,也是由於方便,拳迷們才瞭解了世界主流的排名體系,後來者們才有了參照,才有了以進入世界排名為榮的氛圍。雖然,職業生涯末期的方便在幾場比賽中也有爭議,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死神”方便的市場貢獻。

近幾年,隨著一龍連戰連敗和方便半隱退的實際情況,中國自由搏擊已經沒有毫無爭議引領市場的IP形象,各大賽事雖然在培養自己的當家選手的過程中都不遺餘力,但是就目前的市場影響力而言,還是無法與一龍以及方便相提並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