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建產業扶貧園 戶戶有脫貧增收項目

“村村建園”合陽如火如荼,澄城又出新招後來居上,蒲城提質增效加快步子,華州不甘示弱迎頭追趕……渭南的大地上產業扶貧園區爭鮮鬥豔。“村村建園”產業扶貧模式通過統一流轉土地、統一設施配套、統一物資供應、統一管理銷售,解決了貧困戶經營分散、產業方向不明確、規模效益不明顯、發展能力不強等問題。去年,合陽縣率先探索“村村建產業扶貧園”模式,脫貧效果良好,社會反響很大,迅速引起省市重視,被選為全省主推八大產業扶貧模式之一。今年,我市在全市推廣“村村建園”產業扶貧模式,各縣市區根據實際,紛紛吸收“村村建園”的好做法,尤其是與合陽縣毗鄰的澄城縣,利用市場化理念整合扶貧資源,資金切塊到鎮,創新發展了“村村建園”模式,通過建設扶貧產業園,走活了貧困戶全覆蓋,集體經濟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三步棋。

目前,全市累計建設產業扶貧園1059個,覆蓋貧困村500個,覆蓋貧困戶5.2萬戶14.2萬人。今年,我市加大推進“村村建園”產業扶貧模式發展力度,全年計劃新建產業扶貧園607個,1-4月份已建445個。產業扶貧園已覆蓋全市80%左右的貧困村,其中,蒲城、澄城、合陽、華州、華陰、臨渭覆蓋率達90%以上,“村村建園”模式已成為我市最主要的產業扶貧發展模式之一。

一、“村村建園”模式優勢剖析

讓貧困戶搭上了產業發展的快車。貧困群眾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缺市場,難以通過產業穩定增收脫貧。“村村建園”模式通過統籌產業扶貧資金及涉農整合資金,扶持貧困村發展產業、配套設施、建設產業扶貧園,將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實現產業發展、主體帶動、園區引領。園區實行統一技術管理:依託當地土專家、村技術能人、市縣產業扶貧技術服務體系及西農專家教授,統一選擇栽植品種、統一病蟲害管理,生產優質農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統一物資選購:統一機械、統一選用化肥、農藥和其他物資,統一訂購能節約成本,避免濫用農藥、超量施肥;統一儲藏加工銷售:通過建立果品冷藏庫、包裝加工、電商銷售、打造品牌、農耕體驗,延長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促進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了區域產業發展,給當地農民帶來更多利益。相對於小農戶分散經營,扶貧產業園有利於引進技術、提高質量、組織銷售,解決了貧困戶缺資金、缺技術、缺市場的難題。

將貧困戶嵌入產業和利益鏈條上。園區通過訂單生產、土地託管、股權合作、入股分紅、吸納就業等方式,將貧困戶嵌入產業鏈、利益鏈,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如新池鎮南溝村由村集體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紅薯500畝,黃花菜200畝,按“三三三一”分紅模式進行分紅,入股土地按畝分紅30%,勞務用工分紅30%,資金投入分紅30%,村集體提留公益金10%,入股貧困戶每畝地收益達2100元;金峪鎮溝北村將扶貧資金注入溝北村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為全村90戶貧困戶貧困優先股,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務工、出租、套種、產業發展等形式,將每年獲得收益的40%用於公積金,60%用於貧困戶分紅,每年每戶分紅不低於3000元;鑫登現代農業園區通過園區務工、生產承包、收益分紅等促進貧困戶增收,2017年帶動貧困戶52戶,人均增收4000餘元。園區將生產管理承包給貧困戶,每個大棚每年給貧困戶3600元承包管理費,貧困戶按照技術標準和產品要求,自行安排管理,產品利潤的30%也分紅給貧困戶,這樣,貧困戶不僅獲得了生產環節的收益,還能拿到分紅收益,主動性大大提高。

給壯大村集體經濟鋪好了底子。

我市2018年擬脫貧村共271個,目前全部建有村集體經濟組織,其中建有互助資金組織224個,合作社84個,合作公司35個。在發展建設產業扶貧園時,與農村“三變”改革相結合,發揮村集體作用,全市累計建設扶貧產業園1059個,其中主體是村集體的有426個,佔比將近一半,為壯大村集體經濟鋪好了底子。

如澄城縣在基層班子硬、幹部能力強的村,採取“村集體+產業園+貧困戶”模式,村上直接建園,統一經營;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的村,推行“村集體+新型經營主體+產業園+貧困戶”模式,村集體協調流轉土地,以項目、資金參股入股,委託新型經營主體建設運營。全縣58個貧困村中共有55個村以村集體為主導建立扶貧產業園。另3個村通過飛地經濟入股其他產業園,擁有部分產權;富平縣在有條件的貧困村,成立專業合作社,採取“園區+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吸納貧困戶發展扶貧產業。由合作社負責為社成員及貧困戶提供技術信息、物資供應、品牌銷售等服務,消除了貧困戶缺乏技能、單打獨鬥、致富無門的後顧之憂,入社貧困戶451戶。

二、“村村建園”模式發展典型

合陽不斷探索推廣“村村建園”模式,鼓勵以黨支部+為引領,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現代農業園區帶動的“一加三帶”形式,積極創新、大膽探索,加快土地流轉、確定發展產業,加快產業扶貧園建設,提高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構建緊密連接利益共贏的運行機制,將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實現貧困戶跟著產業走,切實增強貧困戶脫貧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全縣產業扶貧園總數181個,其中主體是村集體的有104個。今年,合陽縣繼續推動“村村建園”產業扶貧模式,通過幫規劃、幫建園、幫嵌入、幫技術、幫資金五幫措施新擴建各類產業扶貧園115個,全年共計支持帶動貧困戶2.3萬戶,確保年底基本實現“村村有特色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致富門路”。

澄城今年整合2億元的資金規模,1億元切塊到鎮的制度安排,大幹大支持、小幹小支持、不幹不支持的政策導向,極大激活了各類資源要素的潛力,極大激發了鎮(辦)發展產業的自主性,極大激勵了鎮(辦)幹事創業的熱情。在園區建設上,採取“村集體+產業園+貧困戶”模式,村上直接建園,統一經營;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的村,推行“村集體+新型經營主體+產業園+貧困戶”模式,村集體協調流轉土地,以項目、資金參股入股,委託新型經營主體建設運營。在聯結貧困戶上,採取優先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入園務工領取薪酬或集體統一經營,年終按照扶貧協議享受收益分紅或貧困戶以各類產業扶貧政策入股,享受資產分紅等形式,聯結帶動貧困戶通過產業增收脫貧。全縣共建產業扶貧園區154個,今年擴建和新建的有146個,其中以村集體主導的達140個。澄城的做法概括起來就是,資金切塊下撥到鎮,由村集體主導,委託新型經營主體建設運營,發揮了村集體、新型經營主體的作用,做到了產業園區全覆蓋,長短產業全覆蓋,讓扶貧產業園成為貧困戶脫貧增收、農民奔向小康的尖兵利器。

三、“村村建園”模式發展思路

為進一步完善“村村建園”產業扶貧模式,我們在建設產業扶貧園時,要進一步區分產業扶貧園與現代農業園區在建設方式、運行機制、產權歸屬上的不同,將更多地產業扶貧資金用於產業扶貧園建設,壯大村集體經濟,以應對貧困動態變化。按照寧殿林副廳長對我市產業扶貧工作督查調研時的指示,我們將在以下八個方面規範完善扶貧產業園的建設,一是充分利用涉農整合資金和產業扶貧資金完成項目投資;二是由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項目建設主體實施園區建設;三是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在運營管理方面的優勢;四是組織貧困戶參與生產管理,調動主觀能動性;五是明晰園區產權歸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六是在利益分配上優先考慮貧困戶利益;七是產業選擇時著眼於區域經濟長遠發展;八是扶貧產業園最終讓所有農民普遍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