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易經》的預測

怎樣評價《易經》的預測

怎樣評價《易經》的預測?

《易經》是預測學的先驅、它可以幫助人們趨吉避凶

預測,像茫茫黑暗中的燭光,如果不能預測未來,那麼人們又怎麼能趨吉避凶呢?我們的祖先又怎麼能從樹上下來,走出森林,躲過一次又一次的災難而生存下來呢?天下的事情,一葉可以知秋,那麼已知一件事的斷層面,又怎麼不能推測它的未來呢?

《易經》預測啟迪了疾病預測,災害預測,氣象預測

在疾病預測方面,《易經》的預測思想對疾病預測是有重大啟示的,《易經》和《黃帝內經》的預測觀對中醫預測疾病有深刻的影響,如中醫的手相、足相、耳相等,吸取的是《易經》的觀象預測。

中醫疾病預測學

中醫疾病預測學,是中醫診斷學的的重要發展(詳細拙著《中醫疾病預測學》)。其實,人一刻也離不開預測,比如,早上起床,會常問自己,今天會下雨嗎?——這是氣象預測。今天講的課不知學生反響如何?——這是人事預測。我今天的胃會疼嗎,要不要帶點藥去?——這是疾病預測。明天乘車要過山路,不知安全不安全?——這是吉凶預測。《易經》的主要預測思想,如“履霜堅冰至”(《易經•坤》)就是強調要防患在前。《黃帝內經》的“鬱極乃發,待時而作”,說明災害之前都有先兆,都要防範。故《黃帝內經》對“六鬱”有許多記載,如“土鬱之發……雲橫天山,浮游生滅,怫乃先兆。”就是說,鬱極必發,土氣發作之前,山上有云氣繚繞,且時有時現,似有似無,這是土氣鬱極乃發之先兆。這一觀念對後世影響很大。

氣象預測

氣象預測在《易經》中已有,如《易經》中記載的“密雲不雨”。《殷墟契前編》所載:“乙卯卜,昱丙雨。”而著名的《黃帝內經》運氣預測方法就是把干支和《易經》的陰陽格局相結合,是對八卦直接預測氣象的傑出發展。和干支甲子緊密結合的中醫運氣預測規律,可以預測氣候的偏勝偏衰,也即氣候的太過不及,並據此對疾病預測有重大啟示。相關的內容在《黃帝內經》中佔1/3的篇幅,是中醫學的重要理論。《黃帝內經》的運氣理論通過五運六氣、干支甲子相結合,並運用了《易經》的陰陽消長轉化規律,在氣候及疾病預測方面做出了獨特的發展,至今對中醫學中的防治溫病、傷寒、內科疾病都有重大指導意義(詳見拙著《中醫運氣學》)。

災害預測

我們打開電視機,每天幾乎都有一條關於災害的新聞,足見災害對人類生存的影響。

災害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災害的產生規律及其抗禦學問,《易經》中有大量的災情記載,如《易經•離》載:“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是火災的記載;震卦:“震驚百里,不喪匕鬯……”整個震卦都是地震記錄;整個渙卦記載了洪水的災情;而蠱卦則記載了當時疫之類的情況。諸此種種,《易經》中不勝枚舉。說明《易經》十分重視災情預測。

《易經》預測的目的在於趨吉避凶,事前預測風險因素及不利因素,是必要的,如能化風險為平安,當然是預測的最高目標。

《易經》預測強調憂患意識。憂患的積極意義在於防患於未然,這是《易經》最光輝的思想。我們都知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說明預測先知是一種積極智慧。《易經》有一句名言叫做:“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易經•繫辭》)

一個國家、一個地方、一個單位,如能記住這句話則可以治矣。

《易經》預測思想在於尋找轉機

預測的願望,主要是尋求轉機,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因為時機往往是需要等待的,而預測是為了尋求轉機,機遇要靠我們去創造,若守株待兔則讓機遇更加渺茫。

《易經》的預測思想在於把握“幾”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易經•繫辭》)

預測是人類永遠的迷夢,蘊含了人們對自己乃至環境能夠掌握的願望,預測行為也從來伴隨著人類歷史的始終,不管是上古時候從龜甲筮草的擺弄中對未來兇吉的追問,還是今天基於經驗、規律、信息等等因素所做出的種種藍圖構想和相關決策,無一例外都內含著預測。

《易經》的預測思想主要在於“幾”,一方面“幾”是“幾微”,是微小、微妙的前兆,是“葉落知秋”的察知,也是“履霜”則“堅冰至”的總結;另一方面“幾”是“機遇”,是轉機,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因為時機往往是需要等待的,而預測是為了尋求轉機。

《易經》提供的預測思維方法包括因果法、直觀法及外推法等。其中,外推法是根據事物的外部現象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勢的方法。事物有一個規律叫做“有諸內者必形諸外”,就是指事物內部的變化往往會先在外部顯現出來。

談談對算命的看法

算命肯定是不科學的

不管占卜者用怎樣的語言去給被占卜者分析,算命都是唯心成分很大,無論哪一種算命的方法和被占卜者都不存在直接聯繫。

“算命先生”最強調命理,命理是沒有科學性的,任何一個人的出生年月和人的前程、命運、兇吉根本不存在任何必然性聯繫。而命理最重視的就是出生年、月、日、時,算命的人就認為命理決定這個人的一生,這實在是太唯心了。所謂命理,就是被算命人的生辰中的盛衰問題,雖然“算命先生”把五行和天干地支相結合,但仍然缺乏科學性。

我們認為一個人的“命”是不能自己掌握的,比如一個人是出生在帝王家還是在乞丐自強不息,就更不應該去相信什麼算命。我們學《易經》,要向孔子學習,學習《易經》的義理、哲理,像孔子說的“吾觀其義耳”。堅決反對算命,算命不是《易經》的精華,只是三千年前的那個時代以天命觀認識事物的產物,把那些原始的方法用於現在只是一種愚昧,所以學習《易經》,就要拋棄糟粕,吸引其中的精華。

為什麼有些“算命先生”算得“準”?

為什麼有些人去算命會被算命先生說得很“準”?那是因為《易經》用概括和濃縮了六十四類情況,“算命先生”用取類比象的方法進行類推,當然會有些合理的成分,加上“算命先生”非常善於把握人的心理,所以有時會算得“準”。即使把《易經》的占卜和天文曆法相結合,如,但與每個人的命理仍然沒有必然聯繫。過分誇大的命理是違背科學的,而且有悖於《易經》的自強不息精神。

我們學習和研究《易經》,還是要像孔子一樣,走研究義理的道路,汲取《易經》哲理和思辯精神,借鑑《易經》的預測理念,增強憂患意識,這些才是《易經》的智慧。

至於算命,我們就應該堅決拋棄!

想從《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中去找一個人的命運是唯心的,就像《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理論指導,但只有13個方子,還不常用,如果學中醫是要從《黃帝內經》中去尋找每個人的治病方子是不可能的。同樣,《易經》的預測思維,是給人們提供預測方法和選擇智慧的,如果想在《易經》中去推算每個人的命運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