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是一把刀

冷暴力是一把刀

圖片來源網絡

“欺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那不只存在於教室裡,也存在於辦公室、公司、家庭裡,存在於這個國家的各個角落……欺凌的本質是氣氛,是個能吞噬一切日漸壯大的可怕怪物,別說面對,連逃脫它都難上加難!”我很喜歡日劇《勝利即正義》中這段臺詞。在我看來,生老病死是一種物理現象,不過是讓肉體衰老而已。但是,“一襲爬滿蝨子的袍子”則是“溫水煮青蛙式”的精神性謀殺。正如張愛玲所言,“冷暴力”就是那把刺向我們內心深處的利刃。“衰老的無非肉體,而我們的精神是被世俗謀殺的。”

冷暴力不但最傷人,精神折磨也最殘忍。在電視劇《白鹿原》裡,冷秋月遭遇婚後冷暴力致精神崩潰,這是對冷暴力形象的描畫。在《冷暴力》一書中,法國精神分析學家瑪麗-弗朗斯·伊裡戈揚不但通過大量案例探討了冷暴力的各種表現形式與危害,以及施虐者與受虐者的特點與關係,還首次提出了“精神虐待”這一概念。她認為,“精神虐待”廣泛發生在婚姻、家庭和職場中,即便“精神正常”的人在某些時候,例如憤怒時,都不免有虐待行為,但同樣也會表現出其他的行為模式,如歇斯底里、恐懼、沉溺等等,事後還會對自己的反常行為感到相當的驚訝並質疑。

冷暴力,不僅會耗盡我們所有的愛,還是一種精神傷害。它不像現實中的拳打腳踢,而是日復一日地不對某一特定對象說話,或者長期以貶低、羞辱、嘲諷、排擠的形式使特定對象在心理上壓抑、鬱悶。伊裡戈揚在《冷暴力》裡從夫妻、家庭和職場中最常見的精神虐待入手,以生動的案例剖析了施虐者和受虐者之間的心理特徵和性格特點。正如伊裡戈揚所言,“冷暴力”每天都在上演,“在打擊別人的有利形象上,人類的想象力是沒有止境的。”

世界上最暴力的語言就是冷暴力。人都說家庭是港灣,夫妻之間如果一方以精神折磨、威脅等方式造成相對人的精神處於高壓之下,或者彼此之間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這種冷暴力就會使雙方感到失望,使“原本隱藏的虐待衝動浮出水面,釋放為狡詐的暴力”。在很多時候,一次的傷害就足以給他人造成終身的“情感殘疾”,乃至使被精神虐待的人感染上焦慮、抑鬱、自卑、創傷後應激症狀和自殺傾向。在伊裡戈揚看來,“精神暴力不但在分手過程中不會中斷,還會經由雙方遺留的聯繫,包括子女,延續下去。”這種現象被稱為“糾纏”或“騷擾”。作為一種隱性的暴力形式,冷暴力給雙方的傷害比顯性暴力更大,可謂“殺人不見血”。

“只想好好上個班,卻整天被花式欺負。”在一些不正常的職場人際關係中,弱勢遭人排擠,有能力又是他人眼中的一根刺。如今,我們解讀無數鮮活的案例可以看到,精神虐待的實質是權力的展現,是施虐者通過控制和摧毀受虐者的生活來滿足自戀的欲求。

“心機深沉的遣詞用字,不必弄髒自己的手,也能殺人辱人。”正如法國幽默大師皮埃爾·德普羅日所言,“精神虐待”就像一場精神謀殺遊戲,使人不寒而慄。從法律上看,任何對他人“身體、智力、精神、社會或行為發展”造成傷害的任何人都應受到懲罰。

劉英團

轉自:檢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