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麼給你,我的孩子!

我拿什麼給你,我的孩子!

1

爺爺又住院啦!

一問,都是22歲的大孫子小強惹得禍!問題是,要高利貸的人第二次追到家裡來了,上一次,氣的他爺爺住院,家裡剛給他還完八萬多的高利貸。這一次又是三萬多!

小強的爸媽一直在浙江打工,他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初中畢業讀了計算機技校畢業,爺爺奶奶在商貿城開著一家店,生意還不錯!

沒錯,小強是給慣壞了!拿的錢都消費完了!打遊戲和網上購物!問他花錢的時候感覺開心嗎?他茫然的盯著天花板說,“不知道!”

可是爺爺奶奶的店鋪一年也就掙個20來萬!

我拿什麼給你,我的孩子!

我拿什麼給你,我的孩子!

小強的爸媽從他一歲起就去南方打工,就是為了掙個高工資,就是說等孩子大了給他一個房子,車子的基礎,現在小強也上班了,可是隔三差五的就出事!爺爺奶奶說除了物質上的滿足和關心,教育也不懂呀!

是呀,拿錢餵養大的孩子,能拿什麼還給你?

2

就在前幾日,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在達沃斯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聯合創始人大衛·魯賓斯坦進行了一場對話,其中有一句話:

我的小女兒快兩歲了,我希望她永遠不要意識到他父親的財富是多少,她只需要知道她自己是誰,她想去哪兒,想過什麼樣的日子。

這樣一個父親的引領,與錢無關!有的只是對孩子生命個體的尊重,對生命的意義的詮釋!不用想,也知道這個女兒會擁有一個怎麼樣的未來!

這是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財產!生命之樹向內成長,是向下深紮根,知道我是誰?向上才能有枝繁葉茂!知道他人,知道社會!聆聽到風聲,淋過雨,看得到山,看得見海!感受到大自然!讓這一切和諧相處於自身!真的是“謝天再謝地”!

我拿什麼給你,我的孩子!

我拿什麼給你,我的孩子!

3

全地球的人都在問這樣一個問題: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在這樣一個:買買買買斷手的時代,只需要動一下手指,從選貨到支付到物流到送貨上門,太容易啦!容易到了忘記了我是誰?

我們培養出來了更多的消費者而不是未來公民!

在學習上過多的強調技術,技術層面的知識的強大,讓我們忽視培養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感知人的能力,藝術表達力,情感交流的能力!

今天的孩子幾乎無法想象沒有互聯網,沒有電子設備的世界,今天的孩子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人類社會與生態的挑戰!而且終將去面對!

我拿什麼給你,我的孩子!

我拿什麼給你,我的孩子!

這不是教育的初衷!

4

科技神童的故事一代代在上演!就在2018年的第一個月,80後創業明星茅侃侃的文章撲面而來!

這位創業明星——初中學歷。讀高一那年,他地理會考不及格,失去了考大學的資格。

於是茅侃侃順勢退了學,花兩個月把當年流行的微軟和思科認證考了下來。那時全亞洲只有兩個

18歲以下的人拿到了這兩項認證,他就是其中之一。

也就是在這個階段成型的茅侃侃的思維習慣和行事作風,基本沒有跟同齡人打交道,網上打交道的人都比他大個七八歲。一塊兒玩山地車的人也多是有工作的青年人,大家談的東西就是要做什麼樣的生意,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很實際。除了那些表面化的嘻哈打扮,侃侃的思考和行為要比實際年齡老道得多。好多網友在見面以後,怎麼也不相信跟自己網上聊天的竟然是個17歲的小男孩!

十年前,Majoy的茅侃侃、泡泡網的李想、康盛創想的戴志康、MYSEE的高燃,四個80後在二十出頭的年紀便擁有了自己的公司,被貼上“80後第一批創業者標籤,人稱京城IT四少

2006年5月14日,茅侃侃和李想、高燃一起,作為央視經濟頻道《對話》節目的嘉賓,出現在了電視屏幕上。三人轉瞬成為網絡上炙手可熱的偶像,一時前途無量!

就是這樣的一個青春少年,也已然吃了十年的失眠藥物!

2018年1月20日,他還在興致勃勃地點評《歌手》的表現,“張韶涵真是會選歌,改的好唱的也好”。2017年底,他曬出小程序對自己2018年的測評,“穩,曾經的憂愁和顧慮,將在這一年遇到轉機。2018年,穩了!”

而就在2018年1月24日,年僅34歲的茅侃侃離開了這個世界。

“沒有想到,誰也沒想到。”一位生前與茅侃侃接近的業內人士連連感嘆,在茅侃侃朋友、家人、員工的眼中,侃侃是一個樂觀、堅強、有擔當的人,他跟誰也沒說,誰也不知道,“是用煤炭(自殺)”——很平靜,誰也發現不了的方式。

“嗯,我愛你不後悔,也尊重故事結尾”,是他留下的最後一條朋友圈。

無論我們心中多麼的痛,也縫合不了茅侃侃父母心中永遠的傷.......

我拿什麼給你,我的孩子!

我拿什麼給你,我的孩子!

不論他是社會人眼中的什麼名人,什麼明星,他就是爸媽心中永恆的那個兒子!他有血有肉,他需要感情的支撐,需要和自己和平共處,需要一份對話,需要一份和諧!唯獨不想要的是:太過冰涼的數字!

5

再來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正如學習型組織之父彼得•聖吉用的他的麻省理工學院

的同事所說“我們需要幫助學生們去學習做那些機器做不了的事情。”

那麼,用正確的方式打開對孩子的愛,教育就讓是他明白:我願意,幫助你找到生命的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