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毁伤了要第一时间发朋友圈

《世说新语·德行》

【原文】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戏文】

锻炼要有效果,最关键是要发到朋友圈。——沃兹基

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毁伤了要第一时间发朋友圈

范宣,字子宣,晋陈留人。

十岁时便博览群书,好学不倦,尤善“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这三本书。自魏正始(魏齐王曹芳年号)以后,老庄之学盛行,但范宣坚持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州郡征召他为太学博士、散骑郎等,他都没去。平生以教授儒学为业,时人敬仰。

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毁伤了要第一时间发朋友圈

文体不分家

我都已经留悬念了,你居然不问为什么?

话说范宣八岁那年,有一天在后园挑菜,不小心弄伤了手指,于是大哭起来。有人问他:“很疼吗?”答曰:“不是因为手疼,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轻易损伤,损伤了就是对父母不孝,所以我才哭的。”

这孩子觉悟真高啊,应该给朵小红花,但是在献花之前我还要深问一句,你把嗓子哭坏了、眼睛哭瞎了、挑菜耽误了,就不算愧对父母吗?

戈夫曼把人际交往中的常用表演模式分为四类,之前我在写周子居的时候说了其中一种叫“理想化表演”,今天刚好拿范宣开刀,说说第二种。

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毁伤了要第一时间发朋友圈

就问你害怕不害怕

有一种朋友圈内容是没头没尾的,语焉不详的,欲拒还迎的,暧昧朦胧的。

比如“努力了三年的目标终于实现了,今晚要好好庆祝一下。”他不说是什么目标,活活把人急死。

再比如,“鬼知道我刚刚经历了什么,心痛!”他就不直说,等着你来问。还有很多标题党学会了这种模式,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统称为“神秘化表演”

这种表演的缺点在于,谜底往往没有谜面看起来那么迷人,故有小题大做,虚张声势之嫌。重申一遍,我无意质疑古人对于纯孝的真诚,也不在乎范宣的故事里包含多少表演成份。我想说的是,刻意表达自我崇高跟炫富一样,并非多么值得称许的行为。

反正我没听说周总理捧着书到魏校长面前溜达,恨不能在脑门上刻字:你赶紧问我呀,为什么要读书?

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毁伤了要第一时间发朋友圈

为中年之勃起而读书

谁的媳妇儿没裤子穿,谁就是我的朋友

故事的第二段来自于表脸艺术家范宣和他的朋友韩豫章。

韩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人(今河南长葛)。这家伙小时候就很聪明,长大了毫不意外的成了文艺青年,善于坐而论道。历官豫章太守,镇军将军,所以也叫韩豫章。

话说范宣成年后,品行依然高洁,而且廉洁简朴,说白了就是穷。韩伯作为他的朋友实在看不下去,就送了他一百匹绢。

开玩笑,范宣那么能给自己加戏的人怎么可能欣然接受。于是,一场比相声段子《卖布头》还要惨烈的划价行为就此展开。

韩伯说一百匹不行,你就收五十。

范宣说不要。

韩伯说五十不行就二十五,你多少拿点意思意思。

范宣还是不要,最后终于减到只剩一匹绢,范宣死活就是不要。

看到这里我其实是赞同范宣的,要与不要非关数量多少,这是个原则问题,但是我很快就后悔了。

果然,那次韩伯一匹绢都没有送出去,心中耿耿于怀。终于,某天又给他逮着个机会,那天他和范宣同乘一趟车,于车中没有外人,韩伯便徒手扯下两丈布硬塞到范宣手中,说:“一个人怎么能让自己的媳妇儿没有裤子穿呢?”范宣笑了笑,居然就收下了。

这都是什么人呀!

哑巢父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