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溼熱百病叢生,如何治療和預防?

撰文:

現代社會,由於人們飲食生活習慣的不規則,許多朋友都有胃部灼熱疼痛、胃中空虛、似飢不飢、似痛非痛、熱辣不寧、嘈雜泛酸、口乾口苦、渴不欲飲、口甜粘濁、吃甜食則冒酸水、納呆噁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苔黃膩、皮膚髮黃如橘子色,脈象滑數等症狀。這其實是脾胃溼熱所致。

脾胃溼熱百病叢生,如何治療和預防?

脾胃溼熱,中醫證候名,亦稱中焦溼熱。是指溼熱蘊結脾胃,脾胃運化受阻,可見全身溼熱症狀的病理變化。多由感溼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釀成溼熱,內蘊脾胃所致。該證在門診診療中幾乎每天均可見到,它涉及消化、腫瘤、泌尿等多個系統的多種疾病,而消化系統疾病更為常見,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膽石症、膽囊息肉等。在肝癌手術、食管或胃或腸癌手術後,其各自發展的不同階段均可能出現,而慢性胃炎佔了首位。

脾胃溼熱的病因

脾胃溼熱證的形成,雖然病因病機有多種,但脾胃功能狀態是決定因素。臨床所見有的患者每因外感或某餐“多吃了一口”,即引起胃脘脹滿,泛泛欲嘔,不思飲食,或大便失常,舌苔即變得黃膩。尋根問源,無論是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調所致,總能找到脾胃虛弱的病本。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穀物水液,水反為溼,谷反為滯,溼和滯久則化熱,可形成溼熱,同時各種疾病因素很易引發虛弱之脾胃功能失調而生溼熱。

感受外邪

由於脾胃的生理特性,溼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為溼土,為“受溼之區”,溼邪最易傷脾;胃為燥土,喜潤惡燥易患燥病,燥為陽熱之邪,燥甚則熱,胃熱脾溼結合即為溼熱。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風熱,在脾虛失運內有蘊溼的情況下,外感風熱與內蘊之溼,結合亦成溼熱。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陽內傷,溼飲停聚,客邪再致,內外相引,故病溼熱。”同時外邪犯肺,胸悶咳嗽,氣機升降失常,又可傷及虛弱之脾胃,致溼從內生,鬱而化熱,形成溼熱。

飲食不節

無節制的飲食是傷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見的病因。“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嗜酒、過飽、過食肥甘厚味及不潔的飲食,無規律的飲食均易傷及脾胃,引起食滯、溼阻、氣滯等,而食滯、溼阻、氣滯日久均可化熱。酒性本身即“氣熱而質溼”,氣滯也是水溼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成極具生溼助熱的特性,可見諸多飲食不節因素均可成為脾胃溼熱證形成的病因,胃雖喜潤惡燥,但脾胃溼熱的形成與胃也有直接的關係。食物先由胃納,臨床常先見胃納失常的症狀如胃脘痞滿、納呆、噁心等。脾與胃共為中土,生理上協調合作,共同完成納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響,所以溼熱證與胃的關係密不可分,故稱脾胃溼熱證。

情志因素

“脾在志為思”,“思則氣結”。張景嶽曾說:“但苦思難釋則傷脾”。過度思慮,情志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洩功能,肝的正常疏洩是脾升胃降協調脾氣健運的重要條件,即“土得木而達”。肝失疏洩無以調暢氣機,脾升胃降失調,脾失健運生溼,溼鬱化熱,溼熱乃成。

脾胃溼熱百病叢生,如何治療和預防?

當然,上述病因在不同的個體會引起不同的脾胃病證,這是由個體的體質素質不同,脾胃功能性狀不同,對病因作用反應的形式不同所決定的。

主方為清中湯。方中黃連、梔子清熱化溼,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溼,陳皮、甘草理氣和胃。熱盛便秘者,加銀花、蒲公英、大黃、枳實;氣滯腹脹者,加厚朴、大腹皮。若寒熱互結,幹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瀉心湯加減。

脾胃溼熱百病叢生,如何治療和預防?

1.溼熱並重

2.脾胃溼熱證、溼偏重證

慢性脾胃病的臨床表現多為本虛標實,溼熱是標實的表現之一。“急則治標”,當溼熱上升為主要矛盾時就要以清化溼熱為主,健脾助運為輔。

脾胃溼熱百病叢生,如何治療和預防?

脾胃有溼熱做三個小動作

1、摩腹

【方法】

先把這兩個手疊在肚臍這個位置, 順時針摩三十六,再逆時針摩三十六。 順時針要越來越大,一圈比一圈大,然後逆時針,要一圈比一圈小,最後還要捂到這個肚臍上。

【功效】

順時針主要是瀉法,用來去溼熱。 逆時針是補法,可以起到健脾胃的效果。

脾胃溼熱百病叢生,如何治療和預防?

2、提肛

【方法】

把拇指放到中指根,攥起來,這個叫握固。 然後用勁兒收縮肛門就行了。

【功效】

你別看這個小小的動作,不但能健脾,還能補腎 。這是咱們老祖宗,最長壽的那個老人叫彭祖養生健康的方法,幾千年前就發明出來了,現在外國人也把咱這個學走了,為啥啊?

有許多疾病,像糖尿病以後, 神經源膀胱經常有尿不盡,殘餘尿,滴滴嗒嗒, 甚至嚴重的尿失禁 。

像糖尿病病人,也經常有拉肚子的,一天拉幾十次,也有合併便秘,大便不通的 。

還有像男性的前列腺疾病,女性的陰道脫垂,子宮脫垂。

女的還經常有一種病叫膀胱過度活動症,就是經常想尿,尿不盡、尿急、尿失禁,有的人一聽水管的水聲就想尿,有的一咳嗽就尿出來了。

這些情況都可以練握固和提肛。

脾胃溼熱百病叢生,如何治療和預防?

3、溫灸足三里

【功效】

足三里有強壯的作用,就是有病治病,無病防身。

有一句話叫“肚腹三里求”

肚子有毛病,腹部有毛病,都是扎足三里。實際上感冒、腦血管病,也可以扎足三里。

尤其到冬季的時候,溫灸足三里。如果你沒法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揉足三里,空閒的時候,就去點揉足三里就行了。

【方法】

點揉足三里2~3分鐘。

脾胃溼熱百病叢生,如何治療和預防?

脾胃溼熱食療

1.薏米紅豆粥

薏米與紅豆按1:1比例,再加等量大米,吃20多天後,可變為薏米和紅豆之比為2:1,另一半是大米,粥熬至不稠不稀。

2.冬瓜湯

連皮冬瓜加水清燉。

3.麥冬

熱較重者,可用麥冬熬粥,也可泡到菊花茶裡飲用。

脾胃溼熱百病叢生,如何治療和預防?

脾胃溼熱的預防

調理脾胃時,還應兼以宣通肺氣。因脾主運化水谷,化谷如漚,肺主佈散精微輸布如霧,脾需肺之協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佈散,正如《素問·經脈別論》所云:“脾主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主宣發肅降,脾胃主升清降濁,同司氣機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臨床用藥應於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鬱之品,如杏仁、瓜蔞、麻黃等。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鬱,使溼阻得運,啟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脾胃溼熱百病叢生,如何治療和預防?

諮詢預約:

諮詢方式:愛問醫生

出診時間:每週六上午[提前2天,電話預約制]

預約電話:010—575121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