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曝光運營模式:拉廣告掙錢 打廣告燒錢

近日,成立僅三年的電商平臺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書,擬募集最多10億美元。

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表示,雖然拼多多是一個三歲的小孩,身上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也面臨許多危險和挑戰,但拼多多的業務有很強的社會性,所以它終將走向公眾,所有的成長也應該為公眾所分享。

一方面,急速擴張的拼多多,甚至一度威脅到了淘寶、京東等在電商領域的地位;而另一方面,假貨、騙局、砍價黑鏈等質疑仍不絕於耳。對於拼多多而言,最現實的問題莫過於為何剛完成新一輪融資後便急於上市,以及年年虧損的故事要如何講述。

拼多多上市曝光運營模式:拉廣告掙錢 打廣告燒錢

營銷費用增7倍

虧損,是拼多多難以逃避的關鍵詞。

招股書顯示,拼多多2017年營業收入為17.44億元,同比增長245%;2018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3.85億元,同比增長36.4倍。不過,其也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第一季度,淨虧損2.92億元、5.25億元及2.01億元。

用戶以及商戶的聚集,顯然離不開拼多多對於營銷費用的大力投入。

招股書顯示,2017年拼多多投入銷售和市場開支的費用為13.45億元,同比增長近7倍;2018年一季度拼多多投入銷售和市場開支的費用更是達到了12.17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由此可見,營銷費用、管理費用加大是拼多多虧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過,拼多多的收入主要來自平臺上的商家支出的廣告營銷費用和佣金。自2017年一季度上線廣告系統以來,在線廣告收入不斷攀升,2018年第一季度,在線廣告貢獻了80%的收入。

競爭加劇

在搶佔了流量入口之後,拼多多開始升級。

在用戶黏性培養起來後,平臺開始引入小米等品牌商加入,用戶的消費支出額度也在增加。今年一季度,拼多多平臺活躍買家平均消費額已經達到673.9元,相比2017年一至四季度的308.7元、385元、449.2元、576.9元,呈現擴大趨勢。

2018年上半年,淘寶推出了一款名為“淘寶特價版”的App,直接對標拼多多的拼團模式。今年3月,京東推出類似拼團模式的“京東拼購”,並開放獨立招商入駐。

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財年(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的GMV為48200億元,年度活躍消費者為5.52億。截至2018年3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年度活躍用戶為3.02億,拼多多為2.95億。2018年第一季度,京東平臺的淨收入(包括自營和平臺電商業務)為1001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14.77億元。拼多多同期收入13.85億元,淨虧損2.01億元。

不可忽略的是,面對市場競爭的加劇,拼多多急需大量的資金支撐其快速擴張戰略,以應對接下來的戰爭。

另一方面,伴隨今年資產管理新規的出臺,銀行配資收緊,一級市場的募資遇到困難,創業者的融資環境也變得更加嚴峻,尤其是估值較高的中晚期項目將面臨估值調整,這也成為包括各類垂直社交電商在內的“獨角獸們”扎堆IPO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