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山,一座古刹,一山红叶

南京栖霞山,一座古刹,一山红叶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

栖霞山和南京,就像两位相知相交的老友,彼此之间再熟悉不过。南京历史上的文人政客、道家佛者,无不前来观山揽胜,所以山上山下随处可见前人留下的古迹和印记。明朝画家张宏根据错落有致的千佛岩和葱茏苍郁的森林绘制出一幅《栖霞山图》,给人以无比清凉的美感,现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京栖霞山,一座古刹,一山红叶

明张宏《栖霞山图》局部

据说秦始皇曾经登临栖霞山,眺望穿城而过的淮水(秦淮河在秦汉之前的称谓),并下令开凿导流到长江,后人据此将这段淮水称为“秦淮河”。

乾隆六下江南,五次来栖霞山,被山上秀美的风景深深吸引,赞之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到处游山玩水且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乾隆,能够多次驻跸栖霞山,足以说明栖霞山的确名不虚传。

南京栖霞山,一座古刹,一山红叶

栖霞山入口牌楼

栖霞山本名“摄山”,因山上有许多药材、营养丰富的食材,可以摄养人的身体,故称为摄山。南朝齐时,有一个叫明僧绍的居士(现在栖霞寺门口的“明征君碑”即是纪念此公),在摄山建了一处院落,取名“栖霞精舍”。后来他把此精舍捐赠给了法度禅师,法度禅师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寺庙,把寺庙命名为“栖霞寺”。后来栖霞寺因诸多高僧住持而名声大振,山以寺名,于是摄山跟着改为“栖霞山”。

能改变一座山的名字,想必栖霞寺一定具备无上的功德,事实正是如此。

南京栖霞山,一座古刹,一山红叶

四大古刹之一的栖霞寺

和玄奘齐名的佛学翻译家、著名的东晋高僧鸠摩罗什,印度裔龟兹人,先后被两代帝王——前秦苻坚和后秦姚兴派大军从西域抢回长安,待以国师礼。鸠摩罗什大量翻译佛经,广传佛法,并在草堂寺创立了三论宗。该宗派以古印度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和龙树弟子提婆的《百论》为佛理依据,故此宗派被后人称为“三论宗”。因此草堂寺是汉传佛教三论宗总祖庭。(汉传佛教有八大宗派:华严宗、天台宗、唯识宗、三论宗、密宗、律宗、禅宗、净土宗)

后来北朝战火不断,后秦长安陷落,草堂寺寺毁僧散,三论宗在北方的发展也就告一段落。但在“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烟雨江南,佛教仍然得到尊重和发展。此时有一位叫僧朗的高僧精研三论宗,承接了衣钵,来到栖霞寺,得到栖霞寺开寺祖师法度禅师的赏识,在法度禅师圆寂之后僧朗成了住持,此后三论宗便以栖霞寺为根基源源不断地向外弘法,因此,栖霞寺继西安草堂寺成为了三论宗新的祖庭,或者可以看作三论宗的南方祖庭。

栖霞寺最引人注目的是舍利塔,这可能是全国最大的佛教舍利塔了。塔高15米,须弥基座,密檐结构,始建于隋代,南唐时重建,至今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屹立不倒。2010年,栖霞寺曾经举行恭迎佛顶骨舍利的仪式。

南京栖霞山,一座古刹,一山红叶

舍利塔

千佛岩是一组石窟造像,佛像石窟在北方很多,四大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都在北方。栖霞寺的千佛岩石窟是南方最早也是最大的石窟,共有石窟造像700多尊,开凿于南朝齐代,比杭州灵隐寺飞来峰石窟要早近500年。

南京栖霞山,一座古刹,一山红叶

千佛岩

唐代地理学家李吉甫把江苏南京栖霞寺、济南的灵岩寺、湖北当阳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誉为中国四大名刹。当然,在今天看来,比这四个寺庙的名气大的寺庙很多,比如河南少林寺、洛阳白马寺、杭州的灵隐寺、西藏大昭寺、西安法门寺、北京的红螺寺和龙泉寺等等。

栖霞山除了悠久文明的历史和香火鼎盛的寺庙,作为“金陵第一明秀山”自然不乏引人入胜的秀丽山景。

桃花涧就是一处风景绝美的地方。每年初春,这里桃花盛开,满涧粉红,遍谷流香,让人流连忘返。传说“秦淮八艳”的李香君在国破家亡后来此隐居,死后葬于山中,因为清初孔尚任的《桃花扇》而名扬遐迩。后人为纪念李香君,于是在墓地四周广植桃树,慢慢逐渐形成了桃花繁盛的景象,于是得名。

南京栖霞山,一座古刹,一山红叶

桃花涧的李香君之墓

“春牛首,秋栖霞”,南京的栖霞山更多的还是以枫叶闻名,和北京香山、苏州天平山、长沙岳麓山一起被誉为“四大赏枫胜地”。所以,单纯赏景的话适宜秋天游览,那漫山遍野的火红一定会给你一个完美的深秋印象。

一城一山,一山一叶,满山红叶的栖霞山与六朝古都南京就这样相依相偎,像两位老者静静地伫立,品味着世间的沧海桑田。

南京栖霞山,一座古刹,一山红叶

秋天的栖霞山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