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委會委員寄語南京晨報小記者,邀請小記者參與奧運文化交流

国际奥委会委员寄语南京晨报小记者,邀请小记者参与奥运文化交流

国际奥委会委员寄语南京晨报小记者,邀请小记者参与奥运文化交流

吳經國接受專訪,講述奧運情緣。

国际奥委会委员寄语南京晨报小记者,邀请小记者参与奥运文化交流

博物館應該是動態的

要吸引年輕人參與

1948年6月23日,由國際奧委會設立國際奧林匹克日,紀念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索邦誕生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為了慶祝第69個國際奧林匹克日,南京舉辦了“體育博物館沙龍”活動,數十家體育博物館館長探尋生存和發展,共商合作與交流。

在中國,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天津大港奧林匹克博物館、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以及薩馬蘭奇紀念館都由吳經國興建,眾多館藏也是他的私人捐贈。談及體育博物館的發展和現狀,他說:“博物館就像是一個劇本,要有主題、有劇本更要有故事。我覺得,民營的體育博物館需要更多地走向市場,在經營方面進行拓展。所以,我們需要創新,需要一起找方向。而且,體育博物館不是靜態的,不僅僅是讓大家來參觀,應該是動態的,要活起來,要做更多的活動,吸引不同社會階層的年輕人來參與,讓他們對奧林匹克有更多的瞭解,對這種精神和理想有交流、有理解。也就是說,博物館產生的效益更多是無形的。”

在三任主席的帶領下

見證國際奧委會的變革

吳經國從1988年開始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今年剛好30年。

談及這30年的感悟,他說:“其實從1980年開始,每一屆夏奧、冬奧和青奧我都親身參與了。國際奧委會一直在調整、改革和發展,我有幸經歷了薩馬蘭奇、羅格和巴赫三任主席。我認為,薩馬蘭奇主席利用他的智慧,開拓了國際奧委會的財源,用於體育運動的發展,而且通過努力排除了政治干預,讓206個國際奧委會成員都可以參與盛會。羅格主席開創性地推出青奧會,這是一個重要遺產,讓更多城市通過舉辦青奧會打下很好的基礎,更好地發展體育。巴赫主席的‘2020議程’將進行30多項改革,這樣的大調整會讓國際奧委會的發展越來越好。”

中國辦奧運會讓所有人放心

帶動經濟發展

無論是已經舉辦的2008年夏季奧運會,還是即將舉辦的2022年冬季奧運會,吳經國都是協調委員會委員,他也因此親歷了北京辦奧運會的諸多細節。

吳經國祖籍蘇州、出生於重慶,後來到臺灣生活。他說:“首先,北京申奧,我都是唯一投票的中國人。作為炎黃子孫,肯定是全力以赴。其次,我們通過努力,打開了兩岸體育交流的大門,也讓更多的交流成為可能。我覺得,北京兩次籌備奧運會都展現了中國人的智慧,讓國際奧委會很放心將比賽交給中國來辦,這種辦賽的能力得到了公認。”

當然,奧運會帶動經濟發展,也是一個偉大的成就。吳經國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之後,原來20年的發展計劃,在7年內就完成了。如今北京辦2022年冬奧會,直接帶動了張家口、延慶以及更多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帶動了全國各地的提升。”

奧運文化交流很重要

在吳經國看來,一屆奧運會只有16天的賽會時間,但圍繞奧運會在全世界範圍內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包含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他說:“以北京為例,因為奧運會的緣故,中華文化得以無數次地展示,讓國際上更瞭解中國。通過文化的薰陶,我們表現得雍容大度,讓世界感受到了更多的內涵和美。”

国际奥委会委员寄语南京晨报小记者,邀请小记者参与奥运文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