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爲什麼難獲諾貝爾文學獎?看看這個就明白了

“對一個寫作者而言,野心和一點點好運氣是好事。野心太大,運氣不好,要麼根本不走運,那是能害死人的,一定得有才華。”這是美國二十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小說家和小說界“簡約主義”大師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1938—1988)說過的話,同樣,這也是他一生的經歷。

村上春樹為什麼難獲諾貝爾文學獎?看看這個就明白了

就是這麼一個被《倫敦時報》稱為“美國的契訶夫”的人,就是這麼一個影響了全球寫作,特別是亞洲作家日本的村上春樹、中國的王朔、蘇童、韓東、朱文、李洱等作家。他的經歷,卻一直掙扎在社會的底層,窮困潦倒、四處漂泊,為了生存、為了家庭,堅強地挺起了男人的肩膀。他曾說:“無時無刻不擔心自己身下的椅子隨時都會被人移走。”放在現在,就是嚴重的缺乏安全感,換句話說,村上春樹很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許有這個原因。

村上春樹為什麼難獲諾貝爾文學獎?看看這個就明白了

為了生活,他省吃儉用,他通他的筆描述著一個個懷揣著報復心態的吝嗇鬼,用真實的眼光,把現實削成瘦骨嶙峋的文字,就是這樣的大刀闊斧,成就了“極簡主義”。

如果你是第一次讀雷蒙德·卡佛的作品,你會發現,原來美國老百姓也要辛苦工作賺錢養家,歇下來看會兒電視,都是奢侈,很多人做著永遠實現不了的夢,湊合著過著平庸的每一天。這也是他在《馬籠頭》裡的寫的:“什麼是夢想?會醒的才是夢。”他告訴我們,如果,你想得到,就加倍的努力,即使是為了一日三餐,你都沒有停下來的時間;再說高考,當你考上理想大學的夢想破滅,連最後一點復讀的機會都沒有,你必要要面對現實,繼續生活下來。

村上春樹為什麼難獲諾貝爾文學獎?看看這個就明白了

對此,文學評論家李敬澤曾寫道:“通過雷蒙德·卡佛的作品,我們知道,在人的生命中,在真實的生活處境中,是存在著巨大的沉默的。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傷痛,只好放到沉默裡。”這是一種無奈,或者說是一種堅持,但很多時候,我們每個人不都是這樣嗎?在現實的生活裡,我們努力、我們付出,但是,我們的收穫卻少之又少,特別是對於那些剛高考結束,失利的考生來說,很多人抱怨,為什麼我辛辛苦苦,換來的卻是這樣分數,很多人無法接受,但是,這就是生活,也是我們必須接受的現實。

村上春樹為什麼難獲諾貝爾文學獎?看看這個就明白了

在雷蒙德·卡佛的作品《發燒》裡,男主人的因為照顧孩子而失去了所有個人生活的自由和樂趣,其實這樣的感受,不是現在每個家庭的問題嗎?特別是一個孩子的家庭,特別是母親,為了孩子犧牲了多少?我想,這是一個無法衡量的數字,但她們都無怨無悔,這其實就是現實,而對於面臨人生關口的學生、青年,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面對生活、面對磨難,我們應該怎麼做?這其實是考驗我們當下所有人的問題。

在卡佛的筆下,有對孩子的厭惡,但誰敢說,在某個時間,你難道就不厭惡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想為什麼不是別人的孩子?這就是生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也是每個人應該擔負的負擔,因為,只有面對現實,不要那麼多的雞湯,真正的面對現實改變現實,才是關鍵。這就像著名作家肖復興說的:“雷蒙德·卡佛的作品,是寫給心想事不成的人而寫的。”那麼我想說,心想事成的又有幾個?

村上春樹為什麼難獲諾貝爾文學獎?看看這個就明白了

雷蒙德·卡佛

在現實裡,雷蒙德·卡佛的一生都是窮困的,寫作從來就沒有帶給他生活的改變,為此,他多次宣告破產,靠失業救濟金活了一年,在他晚年、去世以後,大家才發現他作品的價值,這不得不讓我們想到那個曾經的天才畫家,也許天才就是這樣,醒著只是給人警示,等他們真的走了,我們才能明白他們真正的價值,也許,這是生活的不公,但是面對這樣,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懈的努力。

在現實裡,雷蒙德·卡佛曾經是一個酒鬼,因為,他的父親就是酒鬼,雷蒙德·卡佛一喝也是十幾年,但,更大的玩笑是當雷蒙德·卡佛把戒酒看做自己最大的成就炫耀時,他最後卻死於吸菸,這不得不說是生活的玩笑。也許這就是生活,誰也不知道明天,知道的只是當下,做好當下,就是最大的成功。

這就是雷蒙德·卡佛的一生,一直顛沛流離,生活在破產邊緣的美國小人物,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小人物,卻影響了全球的寫作,也就是這樣的小人物,讓更多的人看清了事實,也就是這樣的小人物,成就了更多的人,這是對於當下我們的最大啟發,那麼,對於這次高考失利的考生,這是最好的激勵,因為,只有認清現實,才能看清楚自己,因為,我們相信,即使你低落到塵埃裡,也會開出最絢爛的鮮花,雷蒙德·卡佛是這樣的,他做到了,我相信看到這個文章的人,也能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