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很多人说,不一样的年纪读红楼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红楼梦我们小时候读到的是爱情,中年读到的是人性,到我们老了的时候也许应该读到的就是本真,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这样的能伴随你成长,而这种作品必然会有一个特点,作者没有强加自己的价值观,他就像是一种真实的记录,对人、对事甚至对整个社会的一种真实而客观的记录。

我们读其他名著,如《三国演义》里,小时候读到的是权谋和历史,今天依然还是权谋和历史,《水浒传》里,小时候读的是忠义孝和江湖,现在依然是忠义孝和江湖,这样的书,靠的就是传奇的故事,曲折的经历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才能引人入胜,而《红楼梦》里有什么?

为什么有很多人说,不一样的年纪读红楼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竟然只是一些宝玉的意淫,林妹妹的眼泪,男人们的狗苟蝇营,婆子们的歪心算计,一群富贵闲人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一些普通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公子哥,今天高兴了对着花对着鸟都可以说话,小妹妹不高兴了,哭鼻子抹眼泪,一句撒娇,一句玩笑,女儿的情思,男人的浪荡。

红楼梦的好在于大观园里没有作者主观的价值观评判,要说有,那整本书就是一个“爱”字贯穿始终,一个千百年来不变的主题,红楼梦贯穿的是爱情,其实也是世情,看似简单的一杯茶,一聚散,却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世故人情,是我们今天与明天的现实生活。

除了这些,在这里剩下的就是一个真实的人间百态,有贾赦的荒淫,有贾政的品端,有晴雯的反抗,有袭人的贤惠,有贾敬的好道,也有贾珍的无耻,有凤姐的贪酷,也有平儿的善良,我们在这本书里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为什么有很多人说,不一样的年纪读红楼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凤姐和尤二姐的争斗,今天原配与小三依然在重复的上演着;贾琏与多姑娘的偷情幽会,今天多少男儿仍然在盘算惦记着;贾雨村与王家的那点事,今天也不是经常在新闻上经常看到着。

伟大的作者都是通过现实揭露人性,而有些人性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轮回亘古的存在着,优秀的小说文学作品,往往都会以哲学的方式,展示着善与恶美与丑的边界之外,那里没有完全的好和完全的坏,没有完全的清与完全的浊,因界限之外的灰色地带,才是最考验我们人性的地方。

为什么有很多人说,不一样的年纪读红楼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虽然红楼梦是残缺的,但世间本就没有完美,有好事多魔,也有美中不足,读红楼,与其探佚续貂,不如悉心感悟,红楼梦是一本世情小说,但我觉得也是一本哲理小说,能带领我们思考,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又要去往何方?

文:饼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