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就缺貨,赫賽汀

降價就缺貨,赫賽汀

“每年奪取50萬女性的生命,並且每年全球有120萬新發病例。”

這一數據的罪魁禍首就是被列為“世界頭號女性殺手”的乳腺癌。而能治癒80%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赫賽汀”,則被乳腺癌患者稱為“救命藥”。

去年,赫賽汀被我國列為醫保名錄後,供不應求,一度出現斷貨現象,許多在治乳腺癌患者也因此還處在斷藥狀態...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一則通知,對許多患者來說是一場能救命的“及時雨”。

好消息!乳腺癌救命藥加快腳步來了

資料顯示,赫賽汀自1998年上市以來,全球已有超過72萬名患者因使用赫賽汀而獲益。有80%左右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赫賽汀後獲治癒。對於晚期患者,赫賽汀也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赫賽汀也因此被很多乳腺癌患者稱為“救命藥”。

我媽媽用過,兩萬五一隻,當時負擔很重,臨床農村來的聽說了藥價第二天就回家了。醫生說要願意花錢用這個藥可以續命一年以上,這個藥確實比普通化療藥有用,基本上是續一年命花二十多萬。但很多人都選擇不用或者用一兩隻就不用了,因為負擔太重...

另一位網友 晴雨雙休稱:

21歲,乳腺癌,化療三次了。看到這條熱搜,開心啊

還有一位網友CrazyHsiao說:

我媽一直在等這個藥

據證券時報報道,2017年7月,赫賽汀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後,價格就從2.45萬元/支降至7600元/支,降幅達70%。因此,使用的患者人數劇增,造成全國範圍內供不應求的缺貨狀態。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對此,羅氏製藥方面稱,公司已經積極採取多項切實措施,包括在全球範圍內貫徹“中國市場優先”的措施:此前已申請將供應中國市場的赫賽汀,由現有生產基地轉向更高產能的生產基地。

5月30日晚,羅氏製藥就收到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對供應中國市場赫賽汀轉換生產基地的批准。

公開資料顯示,赫賽汀由美國基因泰克公司研發,於1998年經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批准在美國上市,隨後又於2002年9月份在中國上市。2009年,該公司被羅氏製藥收購。

救命藥頻遭降價死?

雖然赫賽汀的井口時間縮短,對許多患者來說是天大的好消息,但這一事件背後還隱藏著一個被詬病多年的問題——廉價藥、救命藥降價就缺貨。

對此,網友 默默雲開稱,一降價就馬上斷貨,網友是見光死,藥品是降價死。

據中新經緯報道,這些首選救命藥多是已納入醫保的低價藥,此類藥品的短缺,使患者們不得不選擇昂貴的替代藥品。嚴重的供不應求,還滋生了短缺藥品的“黑市”。

除了價格高昂的進口替代藥之外,藥店供給無法滿足患者購藥剛需的現狀也讓黃牛們做起了倒賣生意。

很多藥店都拒賣藥效更好的廉價藥,這些藥品在採購過程中,常被廠家告知原料缺乏、廠家暫時不生產等,進而向購買者推薦利潤更豐厚的替代藥。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作為一種助消化的常見藥,售價為0.9元的“乾酵母片”已經很難在藥店裡買到了。店員推薦的多為諸如“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售價在15元以上的藥品。店員推薦最多的“乳酸菌素片”,批發價僅為5元,售價為28元。

另外,有些看似消失了的藥品,其實只是“換了個身份”重新出現而已。力諾藥業市場營銷經理張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很多“降價死”其實是假死,是換包裝、換“馬甲”。老百姓大藥房連鎖(山東)有限公司採購部部長唐小輝介紹,當時“死掉”的主要是那些實際成分不變,換包裝、改劑型、變規格、造新名後重新報價的品種,在當時情況下,只要有變化,就可以換名,就可以提價。

不過,如今這種換馬甲的“假死”現象正在減少,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操作的日益規範,現在藥品申請換規格的費用已經與申請新產品相差無幾。藥號批文成本的提高使換“馬甲”越來越難。

海外醫療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