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孤獨冷漠的背後都是那個呵斥了他的父母造成的!

記得在上初中的時候,班裡有一位女生,平常不怎麼愛說話,經常看到她的樣子就是在學習,或者一個人在默默的看著窗外,偶爾和大家一起聊天,說出來的話便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很難讓人接受,當時的自己和同學們常常想,她為什麼總是說話那麼刻薄呢?慢慢的,同學們越來越疏遠她,不願意和她一起玩耍!

還記得有一位男生,日常也很少和人溝通,但是和男生說話感覺也還正常,但是偶爾和他開玩笑,就會讓他怒的無言以對,好不歡喜。瞬間感覺面子掉落一地!

孩子孤獨冷漠的背後都是那個呵斥了他的父母造成的!

偶爾有時回想起,學生時代接觸的這兩件事情到底是孩子錯了,還是父母錯了?

記得賽德茲博士有個恰當的比喻: “人如同塑造陶瓷一樣, 小時候就形塑一生的雛形,幼年時間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黏土, 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兒童頭腦宛如一張白紙, 在這張潔白的紙上繪出的一點一線,都是構成整個圖案的基礎。因此,應該給孩子經過精心選擇和認真斟酌的知識,用怎樣的材料和方法,使孩子大腦儲存和活化成為他潛能智力的寶藏和發展的武器。”

所以,以後的孩子就是你現在教育的樣子!

此時此刻,你作為父母,是不是要好好的審視一下,你日常的行為,都合格嗎?

孩子孤獨冷漠的背後都是那個呵斥了他的父母造成的!

你的孩子不會也有受了你的毒害吧?聽聽專家給家長的建議吧:

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如果父母不和,經常爭吵,孩子就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和培養,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就會因此而沉默寡言、悶悶不樂,從而養成了孤僻。因此,家長應給孩子創造出一個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讓孩子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體驗到家庭的歡樂。

孩子孤獨冷漠的背後都是那個呵斥了他的父母造成的!

擴大孩子的生活空間

當前,由於家居條件、家庭結構等原因,家長常常把孩子關在家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孤僻。家長應讓孩子從“自我”的小圈子走出來,讓孩子多與鄰居的孩子一起玩耍、遊戲、生活。家長有必要利用節假日、業餘時間帶孩子到遊樂園、動物園、公園等場所玩,帶孩子去串門、走親戚,減少孩子對不同人、不同情境的陌生感,增強其交往需要與興趣,形成活潑、開朗大方的性格。

增強體質

孩子性格孤僻與體質弱密切聯繫。孩子體質弱,就會缺乏活動的耐性和持久性。這樣就容易被同伴奚落和蔑視,處於這種狀態的孩子會採取迴避社會、迴避人際交往,用孤僻來保護自己。所以,家長應多帶領孩子投身到大自然去,去旅遊參觀、登山攀登、游泳、鍛鍊等。一來可以培養孩子勇敢、樂觀的精神和持久性,二者可以增強孩子體質,使孩子能夠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同伴間的遊戲、體育活動。

孩子孤獨冷漠的背後都是那個呵斥了他的父母造成的!

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的自我封閉,無良好的人際關係,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會因此而產生孤獨感,形成孤僻的性格。因此,作為孩子的第一位啟蒙教師,家長應以身作則,在言行、人際交往等各方面都應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孩子耳濡目染,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一個良好的性格。

注意評價和態度

家長經常隨意批評、否定孩子,甚至指責訓斥孩子,孩子就會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會感到自己很笨和行為不好,這種自我體驗幾經反覆固定下來,就會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總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都不行,誰都不如,從而一個人縮在一旁不敢出聲、心情壓抑。家長不妨採用一些肯定的評價,如“雖然你沒有成功,但我仍要表揚你,因為你已經努力了。”“你一直在努力,再加把勁,一定做得更好!”這樣注意評價和態度,多肯定和鼓勵孩子,如愛撫、點頭、微笑、誇獎等,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孩子自信、開朗起來。

孩子孤獨冷漠的背後都是那個呵斥了他的父母造成的!

增加孩子“參與”意識

孤僻的孩子多著迷於一些缺乏社會交往、社會交流的興趣。如玩遊戲機、看電視等,對周圍的東西不聞不問,對社會、周圍的人和事採取不參與的態度。家長有必要中斷孩子的這些著迷的愛好,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鼓勵孩子陪同父母外出採購、參與做飯或幫鄰居取報、取奶、送信等,以讓其與人進行交往及培養其助人為樂的品德。

不要讓孩子成為孤獨、自卑、冷漠的那一個!

孩子孤獨冷漠的背後都是那個呵斥了他的父母造成的!

教育專家曾經說:如果孩子自卑、懦弱,父母其中必然有一人是苛求之人。如果孩子喜歡暴力或奴性十足,肯定有一個喜歡打罵的家長。如果孩子膽小害羞,肯定是因為父母管得過多,時常責怪,包辦代替孩子做決定。如果孩子不善良,父母必有一個人缺乏同情心。如果孩子不懂是非,必有一個專制,喜歡替孩子做決定的家長,或是一個不明事理的家長。如果孩子小心眼,是因為缺乏寬容的家庭環境,指責是這個家庭的主基調。一個缺乏上進心的孩子,往往是因為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或父母對自己要求過低。如果孩子很懶惰,是因為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如果孩子喜歡埋怨,必然有一個負面思維的家長,每天給孩子傳遞負能量。如果脾氣暴躁,必然有一個家長脾氣不好,習慣通過發火這種不良方式與人溝通。如果孩子自以為是,這是父母溺愛的必然結局。如果孩子不會關心人,父母寵愛過度,不讓孩子表現。如果孩子經常不快樂,整天板著臉,那是因為夫妻不和,或父母與孩子關係緊張。如果孩子過於敏感、多疑,那是因為家庭不包容,缺乏溫暖。如果孩子不喜歡學習,往往是因為家長不愛學習,或者不認為學習有多重要。如果孩子冷酷、孤僻,必然有一個放任不管或喜歡暴力的家長。如果孩子太自私,必然有一個溺愛的父母。

對症觀看吧,作為家長,你中招了嗎?如果中了,現在改掉一切都還來得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