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向降准了,錢還會流進樓市嗎?

昨天,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9次提到降準。

就在很多市場人士已經無盡遐想的時候,央媽跳出來正式宣佈:

今後將對小微企業進行定向降準,推動實體經濟降成本。

央行定向降準了,錢還會流進樓市嗎?

1、

央行定向降準了,和以往一樣還是針對小微企業,說白了就是要救民營企業。

因為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下,現在資金顯然有些青黃不接,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非常嚴重。

據《天下財經》報道,今年一些企業民間借貸的需求增加,融資成本20%左右已經是常規水平。而在去年上半年,企業民間融資的成本還在12%-15%左右。可見飢不擇食。

很多中小創公司苦於無法從正規渠道獲得資金支持,最後只好鋌而走險,高比例質押股票。目前兩市已經有3447股涉及質押,佔比97.75%,幾乎是無股不壓。

可問題是,隨著股權質押越來越多,券商心裡也沒底了,不敢多接業務。於是質押率越來越低,成本利率越來越高。造成的結果就是,高企的利息侵蝕企業利潤,進一步摧毀市場信心,逐漸出現了系統性金融風險。

近期股市大跌,很多上市公司已經拉響股權質押平倉的警報,平倉線下市值近萬億。導致市場對股票質押爆倉的擔憂越來越重,進一步導致對股市的壓制,爆倉的風險再次被放大,形成惡性循環。

為了解局,只能是由政府出手,增加市場的流動性,讓中小企業能夠從正規途徑獲得貸款,緩解資金壓力。

於是我們看到,央媽降準再次放水。

2、

那麼是否這樣做,就能救活中小企業呢?

我還是有疑問的。因為這麼多年了,雖然政府一直在扶持,並且力度似乎越來越大,但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反倒是越來越差。

我們得分清楚政策是政策,至於說下面的銀行會不會按照上面的做,那是另一回兒事。

銀行根本不是傻子,比誰都清楚民營企業現在是個什麼狀況,外債比例那麼高,幾乎到了風險的邊緣。這種情況下,銀行根本不可能給你貸款。反而是那些幾乎不需要錢的企業,容易得到貸款。

那麼對這些有錢的企業來說,拿到錢要麼去買理財產品,要麼投點房地產,也根本用不到正路上來。正如很多人擔心的問題,降準之後錢會不會又去了樓市?大概率吧。

資金是逐利的。如果一個行業的資本報酬率高,資金自然會向這個地方流過去,無論哪個地方釋放的資金,最終都會流到那個像黑洞一樣的行業中去,這是堵不住的。現在,經濟中最賺錢的還是樓市,有點資金都會被樓市吸走了。

但這樣會出問題的,站在貿易戰的重要時間節點,提振實體經濟已經迫在眉睫,如果再讓貨幣隨意流向樓市,那將是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既然必須降準,那麼也必須配套其他監管手段,防止資金流向樓市。怎麼做?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加息對沖。

3、

6月14日,美聯儲已經是年內第二次加息,並且今年還有兩次加息預期,19年還有三次加息預期。

美國加息幅度之大,全球都無法獨善其身。新興國家失血嚴重,股匯雙殺。

雖然國內有資本管制和外匯託底,人民幣沒有大幅貶值的基礎。但隨著美國加息縮表的大力推進,如果不跟隨加息,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加息,是基於國際局勢的必然選擇。同時也可以改變預期,增加資金成本,不讓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往樓市亂竄。

為了不誤傷實體,我們既然可以定向降準,那麼也可以定向加息。嚴格收緊二套以上房貸,提高貸款利率,嚴查資金違規進入樓市,但是對企業端有所照顧。這樣就能夠對沖掉流動性對樓市的利好,真正讓錢流入實體。

現在看,放水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因為不放水容易減肥過度把自己餓死。但要注意的是,別忘記為什麼放這個水。

如果不加息,也不管理資金用途,那麼錢只會往樓市跑。在這一前提下,無論降準多少次、力度有多大,也不可能拯救實體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