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實穩重」也是錯?企業到底該招聘什麼樣的員工


我有一個HR朋友,她所在企業是一個服裝銷售公司,需求量比較大、流動性也比較大的員工基本是一些導購和銷售人員,最近朋友一直和我抱怨,說人太難招了,招聘這活越來越難幹了。招聘的人來了走、走了來,都不踏實,離職率居高不下,各門店都缺人。於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她就想出了一個降低離職率的辦法,那就是專門招聘一些看著踏實穩重的人。結果確實是試用期期間沒有主動離職的,但是到了試用期評估、決定去留的時候,她卻不想用他們了,原因很簡單,員工踏實穩重,但是他們的銷售業績實在是不敢恭維,而且 業務部門的門店店長們對這類員工也頗有微詞。為此,她很苦惱,卻一時間找不到解決的途徑。對此,我們不妨來簡單分析下箇中原由。

“踏實穩重”也是錯?企業到底該招聘什麼樣的員工

案例中,我們看出,為了降低離職率,她專門招聘踏實穩重的人,先驗的理由也很充分——員工踏實所以不會輕易離職,員工穩重所以不會耍滑頭,但是結果卻出人意料。原因是什麼?那就是招聘的人雖然踏實穩重,但是他們並不符合崗位需求。招聘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招聘到滿足崗位勝任力需要的人,而不是某一方面優秀的人,如果某一方面優秀而與崗位勝任力無關的話,那麼再優秀也沒用,反而適得其反。就如案例中,HR朋友招聘的是門店的導購人員,導購人員勝任力的核心要素不是踏實和穩重,恰恰相反,他們需要的是靈活應變與良好溝通,招聘方向“南轅北轍”,也就難免會出現案例中的結局了。

“踏實穩重”也是錯?企業到底該招聘什麼樣的員工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案例中的問題呢?接下來我們就做簡單分析,避免大家做無用功。

1、 招聘的準備階段:與用人部門反覆溝通,明確崗位勝任力,確定任職資格要求,根據崗位任職資格有針對性的招聘滿足崗位需求的人員;

3、 面試階段:對面試者要進行全方面的評估,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溝通了解,有些面試甚至只有簡短的十多分鐘,我想大部分HR還沒有達到僅靠幾分鐘就可以判定一個人是否勝任崗位,尤其是現在的面試者都是90後,他們的思維和風格或許並不像70、80那樣的嚴謹有條理,所以面試的時候就需要多費一些力氣了,比如多用一些面試的方法,多方面評估候選人;

4、 試用期階段:一些小的企業或者說一些快消品的企業,可能對於試用期跟進評估做的並不完善,有的根本沒有試用期的考核,只有到轉正的時候才發現不合適,可此時往往已經過了2-3個月的時間,如果此員工不符合崗位要求,公司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踏實穩重”也是錯?企業到底該招聘什麼樣的員工

這個案例折射出來的歸根結底還是招聘策略的問題,因為缺人就盲目使用不恰當的招聘策略,反而適得其反,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在現在這個一將難求、優質人才供不應求的人才市場大環境下,做好招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重新定義公司》中,谷歌前CEO施密特把招聘人才作為CEO的首要任務。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想更好的瞭解招聘的相關問題可以去鏈接中查看《如何提高招聘面試技巧》的文章。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相關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