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宫廷生活(二)

我的宫廷生活(二)

2016年10月11日,我混在拜访故宫专家的队伍里,又进了故宫,体验二次宫廷生活。

我的宫廷生活(二)

这天正是"菊香晚艳----开封菊花与故宫博物院藏菊花题材文物联展"期间,因为李老还在开会,我们先在隆宗门外广场周围看菊花展。这次展出是由故宫博物院、开封市人民政府主办,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承办的,在故宫乾清门广场、隆宗门内外广场、慈宁宫、寿康宫、慈宁花园以及其主要道路沿线布展。

我的宫廷生活(二)

刚刚开始看时,没想到会那么多,看到乾清门广场上世纪龙景观就感叹不已了,可越往里看就越感觉有看不完的菊花。过去我一直最喜欢黄颜色菊花,可这次,竟然爱上绿颜色的绒绒球。

我的宫廷生活(二)

慈宁宫花园

顺着花路,走进了慈宁宫和花园,因为有众多绚丽的花装扮,还有菊花品种介绍,丝毫没有"寡妇大院"的感觉,还被大殿内的石刻作品吸引地不想出来。这些石刻不仅精美异常,还很世俗化、亲民化,我看到了爱的不朽,看到了妈妈的目光和爸爸的笑脸。

我的宫廷生活(二)

中"甄毒"的我,也进了寿康宫,艳羡地看看"有福之人"的晚年生活。里面的陈设都是刚刚修复完成的,大柜、贺寿图等等都曾在电视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看到过,竟然有重逢的感觉。亲切!

我的宫廷生活(二)

寿康宫

参观的人很多,我很快就被人流推到了翊坤宫,骄横跋扈华妃娘娘的宫殿自是与众不同,不仅院里有大量的菊花景观,室内还有故宫里珍贵的菊花器具展。我最喜欢的是那几只鹅黄色的菊花盘。在甄嬛传里,华娘娘还为名贵菊花嫉恨上了眉庄小主,如今又是花,又是金银玉器应该得意了吧。

我的宫廷生活(二)我的宫廷生活(二)

我的宫廷生活(二)

翊坤宫

没成想,翊坤宫后院东角还真有口井!紫禁城里的井水,一般是不会供饮用的,就是洗澡一般都不会用,主要的作用就是防火而已。井上盖有漂亮的井亭,周围却鲜有休息的人围坐,难道他们也中了甄毒,在想那个可怜的"福子"?

我的宫廷生活(二)

翊坤宫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李老散会了,我们立马奔向当年的内务府造办处,而今故宫博物院的修缮技艺部。

我的宫廷生活(二)

造办处

李老的办公室在一间平房里。老式的办公室中还有搪瓷脸盆和盆架子,墙上挂着一张民国时期的故宫全景图,桌子上是宫殿建筑的烫样、斗拱模型和大量的书籍。因为房间里物品特别多,感觉有些乱。李老带着浓重京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我的宫廷生活(二)

李老办公室

李老从19岁开始就一直在故宫工作,是一辈子修故宫的人。不仅是部门负责人,还是"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从2009年1 月,第一次认识李老,已经七年了,李老的谦虚平和,一直让我们感动不已。他虽年已花甲,可就是出门的行李,也从不让别人帮忙,自己一直背着,拉着。也正是这难得的缘分,我们得以对人炫耀,今天不只是"京"里来人,还是"宫"里来人了!

我的宫廷生活(二)

李老

我的宫廷生活(二)

大家一下子更兴奋了,一生中有机缘吃宫里的饭,可比什么高级餐厅有意义多了。我们开心地跟在李老身后,尽量压抑着雀跃的脚步,穿过长长的宫墙,走向故宫食堂。

我的宫廷生活(二)

在食堂门口,我们迎面遇到了刚刚出来的王津老师,因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王老师儒雅谦逊的样子已经记在我心里了。片子里,他看自己维修好的钟表的眼光,就象一位父亲看女儿一样慈爱欣赏。王老师也感觉到了我们开心,虽然不认识我们,而且在大家出入的通道上,也不方便和我们交流,却仍然亲切地和我们点头致意。我早已不是追星的年纪,可内心深处还有拍照签名的冲动。

我的宫廷生活(二)

王津老师

故宫博物院的食堂不大,人却非常的多,我们排着队,请师傅们给我们盛好饭,穿过窄窄的过道,去找位置。院里的老师们,都非常热情客气,即使素不相识,还都主动给我们让出地方,请我们就座。这顿午饭吃得是什么,就依靠照片来回忆了。可每每想起,嘴角都会涌起笑意。

我的宫廷生活(二)

非“御膳”之宫里的饭

餐后回来的路上,我们几人还专门到螽斯门那里转了转,特别是两位准备生二孩的同事,还站了片刻。不成想,那里年轻人还真不少,看来他们也有想法了吧。

我的宫廷生活(二)

螽斯门

而今想来,不过"一探一食",就已大言不惭地用到"宫廷"二字了,也的确可笑,可这样的笑,却是这样铭记终生。

我的宫廷生活(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