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怪劼皇糧(民間故事)

鬼怪劼皇糧(民間故事)

山東臨清城南三十多里的運河畔,有個村莊名叫“初圈”。莊上的人家多半姓初。可是,早先這個村莊叫“祁圈”,莊戶人家也多姓祁。

嘉靖九年(1530年),臨清州一帶年遭大旱,方圓幾百裡土地田地龜裂,草木不發。百姓們只得剝樹皮、挖草根充飢度日。明世宗卻不顧天下百姓的死活,依然橫徵暴斂,不斷增派運糧漕船加緊往京城運糧,逼得百姓啼飢號寒,家破人亡。

民間的疾苦慘景,激怒了一個紅臉漢子。此人生得身高體壯,劍眉怒目,一身豪氣。他本是直隸河問府人,姓初,在運糧漕船上做飯,人們都叫他“初船膳”。

初船膳決意橫下心來替他們想個辦法,尋個活路。他在廟前踱來踱去,一時拿不定主意。忽然間一抬頭看見廟門上“火神廟”三個字,猛然計上心來,一想漕船到了城南河邊的祁圈村就好辦了。他把自己的打算向人們一五一十講說起來,又囑咐再三,留了些碎銀,便扶起跪拜的要飯鄉親回船了。

當時運糧漕船為了防備沿途災民搶劫,大都閂天停泊.夜間行駛,並配有校尉押船。這天三更時分,這艘滿載皇糧的漕船從輝州返吲,一路順流而下,來到臨清祁圈河段。行著行著,忽聽船頭水下“咯噔”一聲,船身便晃了幾晃不走了。在水流的衝擊下,漕船隨著轉了半個圈,在河心一橫停住。

押船的校尉們驚疑中趕忙掀開船燈的罩布,提燈沿船舷前後左右察看,吆吆喝喝亂成一團。正在這時,只聽幾聲震天炮響,但見前面不遠水面上火光驟起,濃炯滾滾,炯火中一頂繡龍杏黃傘頂水而出,傘下一群手執銅錘、金槍的蝦兵蟹將,在炯霧中上躥下跳,浮影幢幢。漕船上下都慌了手腳。莫說船工,就是佩刀掛劍的校尉們也個個嚇得骨軟筋酥,癱在船板上磕頭作揖,哆嗦成一團。船上唯有初船膳鎮定自若。他下到艙裡,叫起船首把情由述說一遍。船首一聽,嚇得縮進被窩裡。

“他們早都嚇成一攤泥了。眼下河神爺顯靈,誰敢造次啊。”大家紛紛說。

初船膳心中暗暗一笑,裝著嘆了一口氣說:“我看這也是飢餓持久,民不聊生,驚動了河神顯靈。船首爺不如施捨點糧食濟濟蒼生,或許能解脫此難。”

船首爺心想好漢不吃眼前虧,顧不得什麼皇糧不皇糧了,忙說:“快給河神爺卸活命糧。”

在初船膳招呼下,船工們七手八腳拼命地往河裡卸糧包。

這是那幾個祁圈要飯的老鄉,按照初船膳說的計謀,招呼全村的老少爺們於的。

天亮後,祈圈全村鄉親把糧包從河裡撈出來,省吃儉用度過了災荒年。

這件事過了許多年,有一天,村裡來了一個人提及此事,全村人搖頭否認。此人是直隸河間府人,和初船膳是同鄉,年輕時被選進宮裡當了名無品級太監,老了卻被遣放出宮。

一天,初太監聽說初船膳被步軍統領衙門鎖拿,交內務府治罪,下了死牢。他仗著多年在宮中做事得以探監,才知道是初船膳酒後失言,洩露了劫皇糧之事。老太監四處打聽,得知不日將有官兵來臨清州抄殺祁圈全村的消息。

鄉親們聽罷,撲通通朝著太監跪倒一片,感謝救命之恩。初太監忙扶起大家說:“眾鄉親莫再謙恭,還是想個萬全之策,解脫此難吧。”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慌中無措,搓手頓足,犯起難來。

初太監看著犯難的鄉親們,自己急得也冒了一頭汗,不由自言自語嘆道:“朝廷昏庸,荒淫糜亂,逼得百姓裝神弄鬼劫糧食。這世道鬧騰得也真是出了圈啦。”“出了圈,初圈,呵,對。”說著說著,他猛地一拍大腿,“我看倒不如就將‘祁圈’改名叫‘初圈’,讓他們無處可尋。”

眾鄉親立時豁亮了,不由拍手稱絕,連連叫好。隨後便定下來,分頭去換界碑、改地樁,凡是有“祁”字標記的傢什兒統統改了個淨,還派人前往眾鄰村囑咐了幾遍。

說話不及,第三天大清早,步軍統領衙門的官船便到了臨清州。這些官兵像無頭蒼蠅,東查西找,南撞北闖,奔馳了三四天也沒有找到“祁圈”村的影兒。這些在京城養尊處優慣了的老爺兵,哪兒經得如此折騰,不是腿肚子轉筋,就是滿腳打泡,一動不願動了。村裡又湊錢,託州衙官吏肉山酒海消磨了他們一陣子,這夥官兵便草草收兵回京覆命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