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清官太穷,拉十几箱砖扮金银回乡,乾隆下旨换成真金白银


在古代,学子们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能金榜题名,随着功名而来的不但有权力,还有金钱,这两个因素十分具有诱惑力,以至于多少人在最初当官时都立下要做一个清官的誓言,到最后都成为贪官,不但如此,他们为了掩盖自己贪污腐败的罪行,都会对自己的财产加以掩饰,历史上最有名的贪官就是清朝的和珅,不过他不是今天的主人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清朝第一清官孙嘉淦。

孙嘉淦,山西人,经历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皇帝,孙嘉淦小时候家中十分贫寒,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于康熙五十二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启了他的仕途。到了雍正年间,由于孙嘉淦耿直的性格,经常得罪雍正,当时没有一个大臣敢直言,只有耿直的孙嘉淦敢这么做,而雍正在听了他的谏言后虽然非常生气,但还是佩服他敢于谏言的胆量,于是逐渐开始重用他,让他先后担任国子监司业、工部待郎等要职。

后来雍正去世,乾隆登基,孙嘉淦依旧在朝为官,并且依旧敢于直言,得到了乾隆的赏识,升任为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在任期间秉公办案,深受百姓的爱戴。


不仅如此,孙嘉淦还经常为百姓排忧解难,比如清初时期由于粮食不足,禁止百姓酿酒,违者重罚,这让百姓十分苦恼,于是他就给皇上写了奏折,解释酿酒用的是高梁和豆皮等材料,不会影响民生,相反酿酒是对百姓有益处,于是得到了皇上的批准,解除了禁令。

除此之外,孙嘉淦还做了兴修水利、替百姓审理冤案等事件。孙嘉淦做了一辈子的官,但是从来不贪污,所以到了晚年也没剩什么钱。1747年,65岁的孙嘉淦退休,准备告老还乡,但是孙嘉淦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带回故乡,别人都是荣归故里,而自己却如此寒酸的回乡,不仅会被乡亲们笑话,也会让朝廷丢脸。

孙嘉淦想了很久,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买了10多个大箱子,并在里面装满了砖头,第二天拉着这10多箱砖头当成金银回乡,装成荣归故里的样子。不料有人却将此事告到乾隆那里去了,说孙嘉淦带着10多箱金银财宝回乡。乾隆听到后十分愤怒,以为孙嘉淦平时假装清廉,其实也是个贪污腐败之人。


于是,乾隆派人在半路拦截检查,经调查后乾隆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非常的感动,于是下命将他箱子里的砖换成真金白银,让他回家颐养天年,而孙嘉淦也十分感动,感慨皇上没有忘记自己的功劳,甚至老泪纵横,而此事也成为一桩美谈,并流传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