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版家王雲五制定的人員考核標準——按事記值法與編輯的職能要求

中国出版家王云五制定的人员考核标准——按事记值法与编辑的职能要求

《中國出版家·王雲五(中國出版家叢書 )》

點擊圖書封面可在三大網店購買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5月

我們知道,出版是一個特殊的產業,在任何社會中,它都有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兩重並重的屬性。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總結王雲五的出版生涯,他在處理出版產業的雙效問題上,很有一些獨到之處。尤其是他在出版企業的管理方法上,創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許多內容,今天依然可以借鑑。

(五)人事調整的原則:王雲五提出的原則是“新設機構要因事擇人,舊有機構則不妨因人擇事”。因為根據他的觀察,目前編譯所中的人員,除極少數之外,絕大多數人都能勝任一部分工作,只是需要把他們調整到恰當的位置。此時王雲五採取的改造措施,還是比較溫和的兼顧政策,他不想過多地觸及編譯所舊人的既得利益,以免影響他改進工作計劃的進行。他說道:“月來各機構謀改革者,輒先注意於用人問題;更張既多,阻力斯起,厥功不竟,蓋有由來,即幸而得免阻力,然而經驗有穩重之效用,學識有前進之特長;惟能互助,始克共濟,否則非蹇緩不前,將魯莽滅裂矣。鄙意本所極當改革者,乃在支配人才之方法,既得其當,則原來人員鹹能各盡所長,然後就其確非所長者,酌以新人補充之,則事無不成矣。若只換人而不換方法,行見新人物入於舊漩渦,鮮無不同化者。故吾謂人才無不可利用者,惟方法當改而不可不改耳。”基於這樣的思想,王雲五指出編譯所存在的問題:其一是人與事的安排不盡恰當;其二是沒有考核成績的標準;其三是部門之間缺乏彼此的互助。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王雲五提出編譯所應該擁有的人才標準:

1.具有深遠眼光,知道教育大方向,以及各種學術梗概,而且有能力規劃出版大綱的人。

2.具有某一科專門學識的人。

4.深明教育原理,或者對教科書研究富有經驗,直到學生對於教科書需求實際狀況的人。

5.長於國文語文,能夠在短時間裡,寫出活潑的文稿的人。

6.精通外國文字,能夠著作或翻譯的人。

8.能夠與知識界聯絡的人。

9.做事公正,能夠監視勤惰、稽核成績的人。

10.幹練而能守秩序,善於辦理行政事務的人。

11.勤慎精密,善於校對的人。

12.善於書寫正體字,能夠擔任記錄員的人。

13.能夠繪製地圖,以及各種繪圖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