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信二手車流血IPO僅獲2.25億美元 募資額與估值雙雙大縮水

6月27日晚間,二手車金融收入佔比過半的優信赴美IPO。此次IPO實際發行價格定為9美元/ADS,低於之前的詢價區間10.5~12.5美元,比原定最高價縮水28%。發行規模從原定最高4370萬ADS縮至2500萬ADS,減少43%;最新募資總額約2.25億美元,相比原定最高募資5.46億多美元,已經腰斬59%。

優信二手車流血IPO僅獲2.25億美元 募資額與估值雙雙大縮水

優信開盤價為10.4美元。以發行價計算,優信市值為27億美元,相比此前最高預計的44億美元,已經大幅縮水了40%。

優信IPO募資、估值雖雙雙縮水 溢價率仍達100%

儘管優信此次IPO在募資資金、發行ADS規模與整體估值方面均出現大幅縮水,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流血之旅,但總比之前鎩羽而歸、無功而返要強。

優信此次赴美IPO,是在A股借殼失敗、赴港上市無果之後的第三次上市籌劃。其在A股被指估值過高,從港股轉戰美股除了不願直面易鑫市值腰斬、股價低迷的慘狀以及和易鑫正面競爭,也更想獲得成熟美國二手車市場的投資人的認可。事實上,優信“陽謀”並非完全落空,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實現。

參照同樣以金融收入同樣為第一收入的易鑫集團,可以發現:以易鑫集團市值194.6億港元(約24.8億美元)、2017年易鑫集團整體營收為優信的兩倍推算,優信上市前的市值中樞應該約達12.4億美元左右。但此次優信IPO前市場估值約24億美元,與對標易鑫集團得出的12億美元估值中樞,溢價率近100%。很明顯香港資本市場對易鑫的認可度,遠不及美國資本市場給優信的認可度。

同樣再以美國最大的二手車商CarMax為例,對比最近一年公佈的年報可比數據: 優信2017年全年毛利潤為1.9億美元(摺合約12億元人民幣),為CarMax 最新財年(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下同)毛利潤23.3億美元的8.2%。若以年毛利潤總額比值,以及目前CarMax約130億美元的市值估算,優信IPO前合理估值不到11億美元。

這一估值與參照易鑫集團的估值相近,但相比此次優信IPO前的約24億美元估值,溢價率已經高達110%。這一數據結果也佐證了在美國有成熟的二手車市場情況下,美國資本市場給予中國二手車行業企業的估值比香港資本市場也更為寬鬆。

優信IPO後市值超易鑫 未來卻難逃窘境

對比易鑫,同為二手車金融企業,優信營業收入僅易鑫一半;易鑫已實現盈利,但優信陷入持續虧損泥潭且短期難以改善。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優信IPO後市值將達到26億美元,這一數值將超過易鑫目前的市值24.8億美元。按道理說,核心主營業務一致且均佔比過半,一家盈利一家長期虧損,投資者理應應該更青睞前者而不是後者。

作為以金融貸款為主營業務收入的公司,在實際估值中,除了考慮收入與客戶規模之外,貸款餘額總量以及壞賬率情況也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對比發現,優信貸款風險控制能力與易鑫對比,可謂相差懸殊。

招股書顯示,優信旗下金融業務2017年金融貸款總額預估值109億元人民幣(以2017年Q1 27.36 億元人民幣為基礎),約為易鑫36.3%(2017年融資租賃淨額約300億元人民幣);但其披露的全年90日及以上違約率為1.37%(同比增長878%,且2018年Q1已升至1.56%),達到了易鑫的1.67倍(2017年90日以上逾期率為0.82%,同比增100%)。分析結果顯示,優信的風控能力弱於易鑫,逾期情況惡化趨勢明顯要高於易鑫。

由此可見,優信上市埋著巨大的業務隱患。一旦風險控制出現問題,勢必進一步加大優信的虧損預期。即使上市成功,對風控能力遠不及易鑫的優信恐重蹈易鑫股價腰斬、持續低迷的覆轍。目前短暫的高估值背後是因為優信帶著“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國二手車企業”IPO的光環,待光環退去,市場迴歸理性之後,優信的股價將面臨比易鑫更大、更嚴峻的下行挑戰與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