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緣——追憶成長 緬懷親人

桃緣——追憶成長 緬懷親人

呂梁暖陽心理諮詢

桃緣——追憶成長 緬懷親人

鮮美多汁是你的靈魂

白裡透紅迷人的外衣

隱藏在綠葉中捉迷藏

懸掛在枝頭笑紅了臉

就在上週,助理高老師在上班的路上給我買了幾個桃子,她說看到白裡透紅的挺漂亮嚐嚐鮮,一邊說,一邊打開包裝袋。的確,桃子又大又紅,很喜人,我不由得面帶微笑端詳著它們......“孫老師,給你!”,高老師推了我一下,把洗好的桃子遞在我的手裡。我拿著桃子放在鼻子上聞了聞,很香,輕輕的咬上一口,汁多肉嫩,我忍不住說::“這桃子真好,似乎有一絲當年的味道......”

我的家鄉是“桃村”——各家各戶或多或少都有桃樹,我們家屬於最多之一。從小到大我和桃子結下了不解之緣。“春梅,去看看咱家的桃子去,要是被別人摘完了你就不能吃了”從三四歲有記憶開始到上小學,每年秋季都能聽到母親說這樣的話。我們家有一片桃園,記載著我成長的換歡笑與甜蜜,滲透著我們一家老小濃濃的親情。

桃緣——追憶成長 緬懷親人

粉嫩春天,萬物吐芳、百花爭豔,桃樹趕來報春,從不懈怠。我們家的桃園尤其顯眼,滿園花團錦簇,十里香飄。因為桃樹品種不同,桃花有粉紅、淡粉,深粉,尤其是那一株“桃王”(小時候我給它的美稱)好像一個偌大的花球,花朵層層疊疊、挨挨擠擠。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桃園裡有美景,也有“舞蹈演員”,還有獨特的“聲樂”。五顏六色的蝴蝶翩翩起舞,無數蜜蜂趕場演奏,在桃花叢中“嗡嗡、嗡嗡......”飛飛停停,異常忙碌,湊成了一幅賞心悅目的春色之圖。

每到週末,我們姊妹四個就會隨著祖父來到桃園,嬉笑打鬧、互相追逐,我和弟弟還把自己當做“科學家”很認真的研究蜜蜂採蜜的過程。我的小姑姑(現在已經當上外婆了)和叔伯姑姑(我後來的小學老師)會把桃花折下來,插在我和姐姐的頭上,再用髮卡固定,玩起了“扮新娘”的遊戲,記得那時特別興奮,以為那就是自己將來當新娘的樣子。

在桃園裡,有開心,也有驚駭。記得有一次,我們玩鬧夠了,相跟上回家,忽然聽到姐姐大叫,我們尋著聲音,被嚇得呆若木雞——姐姐掉在了枯井裡了,兩隻手僅僅抓住井沿,臉色煞白,我們三個小的都傻眼了,只有祖父連跑帶爬地跑過去,一把把她從井裡抱出來,然後緊緊地摟在懷裡,嘴裡還喃喃說“不怕不怕,有爺爺在呢......”寫到這裡,我彷彿看到慈愛的祖父正站在地頭衝著我憨厚的微笑呢!

桃緣——追憶成長 緬懷親人

青澀夏天,枝繁葉茂、美景無限。桃花已經凋謝,樹上取而代之的是毛茸茸的小小桃子,就像櫻桃一般大小,當然形狀不像,墨綠墨綠的,結得是頭碰著尾、尾接著頭,讓人無比欣喜。這個季節的桃園相比之下就沒有春季好玩,桃子還激發不起我們的留戀之情,所以小孩子來的也就少了。漸漸地,太陽越來越熱,偶爾到這裡給祖父送早飯(桃園附近還種著莊稼)看到地上滿滿鋪著一層被曬乾掉下來的小桃子,一股心疼之情油然而生——這會不會都曬乾啊,祖父會笑眯眯地安慰我地上的只是少之又少的一部分。

盛夏來臨,桃子越長越大,但還是很綠,只不過身上的毛毛沒有那麼密了,這時候,如果連續盯著桃子看上幾分鐘,不用吃嘴裡都會泛酸水,哈哈,要是摘一個放嘴裡,沒有就會擰成疙瘩,當然調皮搗蛋的我們偶爾還會做做冒險家。

夏末,桃子上的毛基本褪去,顏色開始變青,這個時候別提多高興了,總會和大人唸叨“桃子什麼時候才能吃,什麼時候才能挑出去賣......”念著念著,桃子距離成熟越來越近。

桃緣——追憶成長 緬懷親人

飄香秋天,五穀豐登、碩果累累。我們家的桃子長得越來越大,尤其是“桃王”,長得尤其快,熟的也早,最喜歡的就是它了。“立秋果子處暑桃”,到了處暑,桃子相繼成熟了。我這猴急的性格根本等不了,感覺到“桃王”可以提供美食的時候,放學後就會獨自來到桃園,挑一個泛白起來最大的桃子(其實最大的在樹梢呢),摘幾片葉子擦擦毛毛,迫不及待地放在嘴裡,咬一口脆生生、甜津津的(當時是這麼認為的,現在感覺一下一定是那個味道),然後一口接一口咬著,期盼到桃核的地方能看到紅絲,吃著吃著,果然看到了,真的紅起來了,我暗自欣喜,從那以後,幾乎每天放學對跑到園裡吃兩個桃子再回家,當然不會和家裡人說啦!(我記得應該是這樣,“童趣”無限)

處暑終於到了,桃子真的熟了。來到桃園,真是喜不自勝。無數桃子掛滿枝頭、紅豔豔、香噴噴。最數“桃王”,桃子結的差不多像少年的拳頭,白裡透紅,偌大的樹碩果累累,被壓彎了腰,四周桃枝掃在地上,像好多個美少女下了腰圍成一個圈,即便是剛會坐的嬰兒只要伸出手就能唾手可得。因為桃子過多過重,有的樹幹都劈開了,這時候我既高興,又心疼、還擔心,枝幹都折了,來年還能有桃子吃嗎?(其實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來年依舊枝繁葉茂)高興壓過擔憂,總會迫不及待摘一個,一掰兩半,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一天下來牙齒酸的小米粒都咬不動,嘿嘿,都是嘴饞惹的禍,沒辦法,誰讓我家的桃子那麼好吃呢!

桃園,也是我們家的另一經濟來源。開始賣桃了,每到集會,全家總動員(當時到秋收季節學校統一放假半個月),拿著大筐小籃來到園裡採摘,小孩子在地上摘,然而剛開始熟透了的都在樹梢。祖父看起來行動不連便(老人少年時期當過兵,落下了嚴重的關節炎),但是爬樹卻是高手,站在又高又細的枝頭上面不改色,認真摘著桃子,輕拿輕放,我們在地上接,看著祖父在搖搖晃晃的枝頭上心裡真為他捏把汗,而在他的臉上看到的只是豐收的喜悅。

沒有集會的時候,家裡人挑著框子走村串鄉,為了防止背後有小孩撿的吃桃子,我們大一點的孩子自然就成了小跟班,(其實當時也就是七八歲的樣子,記憶中好像跟了四五年)我跟的對象是小姑姑(小姑當時只有十六七歲,吃苦耐勞)。每天吃了早飯,姑姑挑著摘好的桃子出發了,我跟在後面,出發到回家一路叫賣,走走停停,加起來至少走二十五里路。一道上,確實沒有孩子會拿桃子,不過我倒是我“偷吃”了不少(偷笑)

因為方圓幾十裡,就我們村有桃子,所以祖父會和很多人家一樣,晚上在園裡過夜看著,有一次沒去,第二天看著地上到處是桃子,真是急紅了眼,一邊撿一邊罵,幾乎能掉下眼淚。

每個清晨,我會挎著籃子來到園裡,把落在地上好的桃子撿起來拿回家待客,更好地歸在出售的類別,爛了的我會把桃核擠出來(能賣錢,)拿回家後,祖母會用錘子將核搗開,把仁取出來,有時候我也會去做,還有其他孩子。漸漸地桃子越來越少,上學的費用也就有了著落,一家人沉浸在了無比的喜悅之中。

桃緣——追憶成長 緬懷親人

醞釀冬季,粉妝玉砌、銀裝素裹,我們家的桃園也不例外,桃樹上結滿了銀條兒。冰雪融化後,我們都躲在家裡,祖父並沒有閒著,他會拿著刀具,來到園子裡,這兒拉幾下,哪裡據幾下,修修剪剪,為來年的豐收做好充分準備,打下良好的基礎。

桃緣——追憶成長 緬懷親人

桃緣——追憶成長 緬懷親人

桃緣——追憶成長 緬懷親人

花團錦簇

枝繁葉茂中隱藏著青澀

碩果累累,收穫頗豐

靜默、醞釀、期待

桃緣——追憶成長 緬懷親人

桃緣——追憶成長 緬懷親人

我們姊妹在桃園的陪伴中逐漸長大,升入初中、與它接觸的越來越少了,只有週末回家才去,偶爾也能在學校附近看到祖父挑著擔子賣桃,碰巧課餘了就幫忙看攤。再後來外出離開家鄉,見到它的次數就是寥寥無幾,但是每當看到外面的桃子,就會想起家裡的桃園、還有我的親人,尤其在桃子豐收的季節,多想吃上幾口家裡的桃子,我的“桃王......”。

我們長大了,祖父老了,桃樹也老了,能長出的果實也只夠家裡人解饞、招待客人,偶爾回家能吃上幾個,真是幸運。漸漸地,祖父把越來越多壞掉的桃樹砍掉了,桃園變成了棗園(小時候村裡有很多棗樹,我們家幾乎沒有,祖父為了給我們解饞,不斷培植的),從桃園到棗林,凝聚著祖父的心血和對孫輩無限疼愛之情(我的眼睛裡噙滿淚花,懷念、感動)。

再後來祖母過世,祖父也沒有了勞動力,棗林荒了,(近些年棗子不值錢,年輕人很少務工回去營務),偶爾回去看望老人的時候能吃上幾個,脆生生的,很甜,桃子是再也見不上了,儘管現在碰到好看的總忍不住買上幾個,無論如何,卻找不到當年的味道。

又過了幾年,祖父也故去,每年清明節回去掃墓,正好是桃花盛開的季節,路過桃園,現在是棗林,總忍不住駐足,深情的看上幾眼園裡的角角落落,這裡承載著我們成長的歡聲笑語,遍佈了親人的足跡。

桃園——棗林,飽含著我家人樂觀、正直、善良、堅強的美好品質,他們安居樂業,以人為本,尤其是凝聚著祖父母對孫輩的敦敦教誨和無限的疼惜之情,他們所留下的精神食糧終將伴隨我們幸福生活、誠信做人,一生一世!

助人自助為本,陪您一路成長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桃緣——追憶成長 緬懷親人

呂梁暖陽心理諮詢

地址:呂梁離石區濱河南中路344鑫田寫字樓五層512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