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祛溼健脾良藥——茯苓

中醫認為“暑多夾溼”,夏天不僅氣候炎熱,而且雨水較多,尤其廣州地處南方,潮溼氣勝,天暑下逼,地溼上蒸,暑邪和溼邪易於相夥為患侵犯人體而發病。同時,炎暑盛夏,不少市民的“貪涼壞習慣”,如過吃冷食,吹空調過冷過久,睡地板等都會使寒邪更容易進入體內損傷陽氣,使人感受暑熱而兼寒溼。出現疲倦,四肢困重,口中黏膩,胸悶心煩,噁心厭食,小便短赤,腹痛腹瀉,大便稀溏等症狀。

夏季祛溼健脾良藥——茯苓

此時,應適當多吃消暑生津、健脾利溼的食材,如茯苓、赤小豆、扁豆、薏米、芡實、白朮、蒼朮、蘆根、竹葉、綠豆、荷葉、冬瓜、涼瓜、節瓜、西瓜等。其中茯苓是很好的健脾利溼食材。

茯苓性甘、味平,入心、脾、腎三經,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滲溼、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藥“八珍”之一。茯苓功效廣泛,藥性平和,不傷正氣,既能扶正,又能去邪,內至臟腑,外延肌膚,出現水溼痰飲均可食用,對症不論寒熱虛實,不分四季,可與多種藥物配伍,發揮其獨特功效,古人稱之為:“四時神藥”。

“茯苓”入藥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上古的《淮南子》一書裡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記載。《神農本草經》把茯苓列為上品。茯苓是一種寄生在松樹根上,吸取樹纖維中養分成長的真菌,故陸游有“碧松根下茯苓多”的詩句。茯苓形狀酷似甘薯,質地堅硬,表面粗糙,顯黑褐色,肉質細膩鮮嫩,呈粉紅或白色。主產於我國南方,以雲南省所產的野生茯苓質量最好,故有“雲苓”之稱。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將茯苓製作成多種可口的美味食品。如北京名產的茯苓餅,食之味美,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並能幫助消化。另外還有茯苓糖果、茯苓餅乾、茯苓粥、茯苓粉、茯苓酒、茯苓鮮肉包子以及用茯苓食療煲湯等等。

夏季祛溼健脾良藥——茯苓

茯苓一身都是寶

茯苓入藥由外到內細分為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和茯神。一般認為茯苓皮的利水消腫作用強,且“以形治形”,主治皮膚水腫;赤茯苓是茯苓皮內淡紅色的部分,它的強項在於清熱利溼,利尿;白茯苓是茯苓“純潔的內心”,主要功能是健脾利溼;茯神是菌塊抱著松根的部分,養心安神的作用較強。

現代醫學研究

現代醫學證明,茯苓的主要成分是茯苓多糖,又叫做β-茯苓聚糖,此外,還含有乙茯苓酸、茯苓酸、樹膠、甲殼質、蛋白質、甾醇等。茯苓多糖具有增強人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功能,可使惡性腫瘤患者增加食慾,改善症狀,保護骨髓造血功能,減輕放、化療副作用並提高其療效,因此,茯苓是腫瘤患者的好朋友。

茯苓能增加尿中鉀、鈉、氯等電解質的排出,對於水腫患者有利於尿液排出,改善患者腎功能,消除蛋白尿。茯苓還具有鬆弛腸管、降低胃酸的藥理活性;能降低血糖、血壓,加強心臟收縮;維持細胞線粒體的功能,對減緩衰老,防治神經退行性疾病有一定作用;對肝有保護作用,能夠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抑菌、抗炎,對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具有體外抑制作用。

夏季祛溼健脾良藥——茯苓

食療介紹

山藥茯苓包子

材料:山藥粉、茯苓粉各100克,麵粉200克,白糖200克,食用鹼、豬油適量。

方法:將山藥粉、茯苓粉放入大盤中,加水適量,調成糊狀,上籠蒸煮30分鐘,加豬油,白糖,調成餡備用;將麵粉發酵,加入適量食用鹼,把餡料人面皮中,做成包子,蒸熟食用。

功效:有益脾胃、補氣、固精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遺尿、尿頻等。

雲苓白朮鯽魚湯

材料:雲苓30g,白朮15g,鯽魚1條(1斤左右),陳皮1角,鹽少許。

方法:鯽魚劏洗乾淨,預先煎香兩面,備用。將雲苓、白朮、陳皮分別清水洗淨放入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加入鯽魚,改中火繼續煲一個半小時左右,加鹽即可飲用。

功用:有健脾、益氣、祛溼的作用。適用於夏天內溼結滯,精神疲倦,頭目重墜,胃口欠佳,小便短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