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占全世界90%的物种,你想都想不到他有多厉害……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也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也可以这样说,牦牛是一个年轻而又古老的动物,是藏族先民最早驯化的牲畜之一。它伴随着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说文》中记载:“西南夷长毛牛也”,《山海经·北山经》中则描述曰:“潘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

全世界90%的牦牛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及毗邻的6个省区,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神舟”之称。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干,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牦牛分为野牦牛和家牦牛,野牦牛又叫野牛,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青藏高原特有牛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牦牛体形笨重、粗壮,但比印度野牛略小,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个体。野牦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

藏族创世纪神话《万物起源》中说:“牛的头、眼、肠、毛、蹄、心脏等均变成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泊、森林和山川等”。这是藏族先民对其所崇拜的图腾牦牛加以神化或物化之后,驰骋其丰富的自然想象能力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如今还在安多藏区广为流传的藏族神话故事《斯巴宰牛歌》当中讲到:“斯巴最初形成时,天地混合在一起,分开天地是大鹏”。“斯巴宰牛时,砍下牛头扔地上,便有了高高的山峰;割下牛尾扔道旁,便有了弯曲的大路;剥下牛皮铺地上,便有了平坦的原野”。又说“斯巴宰牛时,丢下一块鲜牛肉,公鸡偷去顶头上;丢下一块白牛油,喜鹊偷去贴肚上;丢下一些红牛血,红嘴鸭偷去粘嘴上”


“斯巴”的含义是“宇宙”、“世界”。由此可见牦牛不单纯是藏民族原始的图腾崇拜物。在藏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牦牛的图腾崇拜不断发展和演化形成了一种既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形式牦牛文化。无论是藏区保留完整的牦牛题材的原始岩画,还是殷商时期雕刻在青铜器皿上的牛头纹饰,包括周朝时期绘制于彩陶上的牛形图案,以及迄今犹存的悬挂于藏族门宅屋顶上的牦牛头骨,甚至包括出土的牦牛青铜器,它们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的牛

图腾崇拜的文化当中。 古代藏族神话中,将野牦牛称为天上的“星辰”。古老的藏族牧歌中常讲到牧人碰到从山上下来的神牦牛,而特别崇信白牦牛为宝。藏传佛教传说中就是莲花生初到藏地降伏白牦牛神,使其成为藏传佛教的护法神的动人故事。在苯教的传说中,许多山神,最初的形象都是牦牛。现在藏传佛教的守护神中,有许多形象为牦牛的,据说都是从苯教中吸收过来的。

藏族有这样一则神话传说:玛桑,亦称“兰特王”的牛头人。神灵之王安达向玛桑传授了战胜敌人的秘诀。魔鬼变成了黑牦牛,但它头上多了一只眼,玛桑必须用铁箭射入它额上的眼睛,然后用钉子把它钉起来。安达又给玛桑一件有魔力的宝物,这样可以逃脱女魔的追逐,使自己幸免于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