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冒著坦克兵被輻射的風險,堅持用貧鈾穿甲彈?

在現代地面作戰中,反坦克或者說反裝甲是非常重要的任務。在各種反坦克彈藥中,貧鈾穿甲彈已經成為對付披掛新型複合裝甲和重型反應式裝甲的各型主戰坦克的有效手段。

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前蘇聯、英國和法國等都開始研製貧鈾穿甲彈,而只有美軍率先在1970年代後期裝備部隊,並且向盟國銷售,並且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首次進行實戰實用,取得了不俗的戰果,引發了各國軍界的關注。

為什麼美國冒著坦克兵被輻射的風險,堅持用貧鈾穿甲彈?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德國納粹失去了鎢合金原料的來源之後,就開始考慮採用鈾材料來製作坦克炮專用的穿甲彈,但是一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能夠得到相應的成果。

冷戰開始之後,面對來自前蘇聯的“坦克洪流”時刻可以席捲西歐,美國軍方開始考慮採用貧鈾合金製造新型的穿甲彈,以滿足對抗需求。作為新型穿甲彈彈芯的貧鈾合金由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負責開發,整個研發工作高度保密。在1975年,美國、英國和聯邦德國聯合進行坦克炮性能對比測試,美軍才透露正在開發新型的貧鈾穿甲彈,並且接近成功。

為什麼美國冒著坦克兵被輻射的風險,堅持用貧鈾穿甲彈?

相比傳統的鎢合金材料,貧鈾合金的密度更高、硬度更高、機械性能優越,並且具有良好的彈道性能,在進行靶場射擊測試中,採用了貧鈾合金材料作為彈芯的穿甲彈在射擊北約三層重型靶時,展示了卓越的終點彈道效應。

為什麼美國冒著坦克兵被輻射的風險,堅持用貧鈾穿甲彈?

貧鈾合金彈芯在高速侵徹裝甲的同時,也會開始氧化燃燒,在裝甲局部形成高溫高壓,這種“連燒帶鑽”的能力,可以有效擊穿多層複合裝甲,並且在穿透裝甲之後,在坦克艙室內製造縱火效應,進一步殺傷坦克乘員和毀傷內部設備,這也是傳統的鎢合金穿甲彈所不具備的。

為什麼美國冒著坦克兵被輻射的風險,堅持用貧鈾穿甲彈?

此外,從來源來看,鎢在地球上的蘊藏量非常豐富,但是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一旦因為國際形勢緊張或者戰爭因素,就很可能難以維持供應;貧鈾是分離濃縮鈾的“尾料”,製造核電廠燃料或者核武器裂變材料都可以獲得大量的貧鈾,僅僅美國在1988年的貧鈾儲存量就高達70多萬噸,因此也不難獲得。

為什麼美國冒著坦克兵被輻射的風險,堅持用貧鈾穿甲彈?

總之,由於貧鈾穿甲彈具有較低的成本、良好的彈道性能和優秀的穿甲能力,因此成為目前最有效的反坦克動能彈藥。至於貧鈾穿甲彈帶來的輻射性,對於追逐利益的軍火商來說,這完全就不在自己的考慮之下。

為什麼美國冒著坦克兵被輻射的風險,堅持用貧鈾穿甲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