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非產科手術麻醉處理十原則

孕妇非产科手术麻醉处理十原则

最近總是遇到孕婦非產科手術,年輕麻醉醫生處理起來總覺糾結。現查閱各種資料,將孕婦非產科手術麻醉總結如下,望各位同仁參與討論,說出你的處理經驗和看法。

孕婦非產科手術麻醉處理十原則:

1、儘可能推遲手術至第二孕期之後。

2、請產科醫生協助術前評估。

3、保胎藥的應用。

4、術前告知患者手術和麻醉對母體和胎兒的影響。

5、應用非微粒抗酸藥預防誤吸。

6、監測並維持圍手術期氧合、正常的二氧化碳分壓、血壓和血糖。

7、儘可能選擇區域麻醉。

8、全麻時避免吸入高濃度氧化亞氮-可出現細胞再增殖致畸形。

9、術前、術中及術後監測胎兒情況以指導維持宮內環境處於最佳狀態,術後監測子宮收縮狀態。

10、孕24周後保持術前、術中、術後子宮左傾。

孕8周起白細胞升高,這是生理反應,並非感染證據。

麻醉選擇主要取決於:全身情況及手術部位和性質,儘量選用局麻或區域阻滯,尤其是脊麻,以最大限度減少胎兒接觸局麻藥和孕婦誤吸及氣道梗阻的風險,絕大多數腹部手術應切口需達上腹部需全麻。

孕婦手術應禁用過度通氣,PaCO2維持在30mmHg。

術中避免低血壓。手術麻醉前最難預測的是流產和早產問題,而早產又是胎兒死亡的主要原因。

妊娠中期(28周)為最佳的限期手術時間,其外科處理與非孕婦基本一樣。擇期手術應推遲到產後6周以後,此時妊娠期生理改變已恢復正常。

常用麻醉藥品對孕婦的影響:

1、吸入麻醉藥MAC明顯減少:可能機制:①黃體酮的鎮靜效果。②CNS血清素活性增高。③β內啡肽增加。

2、對SP敏感性增加,引導劑量減少約1/3:研究證實給予SP4mg/kg以下劑量對嬰兒和新生兒危害性小。

3、丙泊酚大於2mg/kg 的劑量證實可使新生兒窒息,但有待進一步研究。

4、Ket能增加子宮張力,在孕早期和孕中期較大劑量如2mg/kg可增加胎兒風險。

5、對局麻藥的耐受性降低。可能原因:①受體敏感性增加,使藥效動力學改變。②更多局麻藥已達到神經鞘內。③腦積液蛋白濃度降低和PH的升高。④局麻藥易進入腦脊液作用加強。⑤硬膜外間隙溶劑減小。

6、肌松劑均難以通過胎盤。使用時應常規使用肌松監測。使用抗膽鹼酯酶藥時注射要慢,以免乙酰膽鹼快速增多引起宮縮。

7、一些實驗數據顯示使用硝普鈉會導致氰化物中毒,但臨床使用是安全的,硝酸甘油也一樣。

8、β阻滯劑長期使用會致宮內發育延緩,但短時或單次注射是安全的。大劑量使用艾司洛爾或其他β受體阻滯劑會引起胎兒心動過緩,但不因此而將孕婦列為禁用對象。

9、α激動劑,中毒劑量局麻藥,大於2mg/kg的Ket均引起子宮肌張力增高,是子宮血管阻力增加,降低子宮胎盤灌注。

10、一般禁用苯腎和高濃度多巴胺。

11、高濃度和較長時間使用麻醉藥可能會對胎兒會有不良影響。

12、嗎啡可致胎鼠生長髮育延緩,其他芬太尼、舒芬、阿芬均無致畸作用。

13、常規劑量誘導藥如巴比妥類、Ket、苯二氮卓類均無致畸作用。

14、地西泮對人不是致畸因素。

15、利多卡因、普魯卡因、布比卡因有可逆的細胞毒性,其中利多卡因已證明無形態和行為方面的致畸性。

16、臨床常用的局麻藥對人均無致畸性。但可卡因成癮者對胎兒有不良結果:包括胎盤早剝、新生兒行為異常及泌尿生殖系和胃腸道先天性畸形。

孕妇非产科手术麻醉处理十原则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