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戰敗後留在中國的日本人,可分爲四種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場,主角是日本和中國。在日本投降後,中國各地大約有105萬日軍人,中國政府對2357名日本乙、丙級戰犯進行審判,最終149名戰犯被處以死刑,大部分戰俘被遣送回國了。剩下留在中國的日本人,可分為四種。

一、東三省的“開拓團”,當時日本為了加強殖民統治將日本人移民到中國東北地區,大多數都是被遺棄的孩子或孤兒,在戰後留在了中國,後來成為中國人。

圖為1947年6月11日,南京雨花臺刑場,日軍戰犯松本潔伏刑時,行刑士兵向其頭部開槍的場景。

二,不少鬼子的諜報機構人員也搖身一變成了“中國人”。有的甚至在戰前就以各種名義獲得了“中國人”的身份,只是一直沒有暴露罷了。

圖為1947年6月17日,在上海軍事法庭被判死刑的侵華日軍江陰憲兵隊軍曹下田次郎和常熟憲兵隊隊長米村春喜,在遊街示眾後被押赴刑場。

三是戰後被國民正府以種種名義加以改造的日軍,後來它們還參加了中國的內戰。這種人群在內戰結束後,除了部分被消滅,部分被遣返之外,餘下的相當一部分也成了中國人。

圖為南京大屠殺戰犯谷壽夫被押往南京雨花臺刑場途中,很多人前來圍觀。

四、是在戰爭期間反正的日軍官兵。它們中的一些人在戰爭過程中,或因為被俘後經過教育,認識到己方發動侵略戰爭的非正義性,或主動向中國的抗戰武裝投誠,並放棄原先的日本國籍,加入中國國籍,成為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