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控股股東“對簿公堂” 環能科技定增機構割肉離場

与控股股东“对簿公堂” 环能科技定增机构割肉离场

6月28日,環能科技(300425.SZ)收於4.18元/股,跌幅5.22%,然而這與曾經的定增機構、環能科技第二大股東——上海達渡已經沒太大關係了。

上海達渡在今年4月份,已經減持完畢環能科技股票,而且最近還因為“兜底協議”的事情與環能科技控股股東環能德美“對簿公堂”。

幾乎包攬定增 逼近腰斬離場

2016年,環能科技實施重大資產重組,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以對價2.15億元收購了四通環境65%股權,同時募集配套資金。當年的12月26日,環能科技完成配套資金的募集發行,其以32.03元/股的價格,向上海達渡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申萬菱信(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定向發行約543.92萬股,其中,上海達渡通過旗下的達渡定增1號私募投資基金(下稱“達渡定增1號”)以1.6億元的認購金額獲配499.53萬股,佔此次配套募資逾九成,而申萬菱信資管以約1421.65萬元獲配44.39萬股。

自今年1月17日這部分定增股票上市之日起,上海達渡成功躋身環能科技第二大股東。

以此計算,上海達渡合計以1.7億元持有環能科技530.54萬股左右,平均成本為32.04元/股。

根據一季報,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達渡定增1號共持有環能科技530.54萬股左右,持股比例為2.86%;後環能科技進行了兩次轉增分紅,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達渡定增1號共持有環能科技約1049.72萬股,持股比例為2.8%。

產品投資者虧損近半

根據環能科技的公告,上海達渡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其管理的達渡定增1號私募投資基金認購,備案編號為SN4989,登記編號為P1034236。

據上述上海達渡人士介紹,該定增1號基金共募集資金1.74億元左右,基本全部投向環能科技定增和二級市場購買環能科技股票,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投向貨幣基金的,“我記得環能科技當時一度漲到14元,我們預期至少能夠回本,不會虧損那麼多。但從去年11月開始,環能科技股價就持續走低了,中間我們也有和環能德美溝通過,和對方說產品要到期了,對方則表示遵守契約精神,會履約。”

上述人士表示:“這款產品是12+6個月,2017年12月22日到2018年6月22日這6個月是退出期,我們已經等了4個月,但我們判斷股價幾乎不可能在2個月內回本,同時環能德美率先毀約,直接導致我們減持並進入司法程序解決,這也是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的決定。”

圍繞兜底協議的訴訟

如今,雙方卻因這份兜底協議而“對簿公堂”。

根據環能科技的公告,目前控股股東環能德美和上海達渡存在訴訟糾紛,2018年5月18日,環能德美所持有的環能科技1300萬股因法律糾紛被司法凍結,佔公司總股本的3.45%。

而上海達渡在2018年5月3日起訴環能德美稱:“已參與了定增,但對方沒有兌現保底收益,並且違反了合作協議”,因此向上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了財產保全申請書,請求法院凍結成都環能德美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環能德美”)9423.77萬元的銀行存款,或環能德美持有的環能科技(300425.SZ)約3092.49萬股人民幣普通股,或查封等額的其他財產。

事實上,業界對上述定增兜底協議是否需要公告也保持高度關注。

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宋一欣認為,因為定增與投資者投資決策有關,大股東和定增機構簽署的協議也可能會影響上市公司股價,因此當時簽署協議時就應該及時信披,信披義務人沒及時信披,其可能涉嫌信披違規。

而上述環能科技工作人員則稱,這個要看協議的內容,如果協議內容會影響到上市公司,那肯定也要披露,“但就目前核實下來的結果,我們判斷那個(戰略合作協議)是不需要上市公司公告的。”

上海達渡相關人士表示:“我們唯一的希望,就是環能德美能夠遵守契約精神,履行補償款,包括本金和利息。至於上市公司是否有信披違規等各方面的問題我們並沒有過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