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那些與麥子有關的童年時光

收麥子了,生產隊給大人們分了任務(多是婦女,男人只管轉田、打場)。女人們沒日沒夜的幹,唯恐落在後面。麥子收完後,生產隊要選勞動模範,還會獎給毛巾鐮刀等——那是一件極其光榮的事。記得我們村上有個姓樊的大叔,曾編了一個順口溜選某個婦女當勞動模範:褲子搗的個套晃(一種牲畜套車用的工具),睡覺還在地上,分下的二十畝,她超過了二十畝,信心還不足(意思是還有信心)。

懷念那些與麥子有關的童年時光

轉田的任務一般有成年男人來完成,早些年用人工架子車,後來用牲口套的車,在後來用手扶拖拉機等。

懷念那些與麥子有關的童年時光

碼麥垛是一件需要技術含量的事,生產隊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才有這個資格,甚至所得工分也會高一些。因為什麼時候打場還沒有確切的日子,麥垛要有極好的防水功能,才不至於會有雨水滲漏。

懷念那些與麥子有關的童年時光

懷念那些與麥子有關的童年時光

要打場了,由牛馬等牲口拉上石磙子,排成長長的一溜。一個經驗豐富靠得住的把式在最前面掌舵,叫“頭磙子”.。頭磙子的工作非常關鍵,工分自然也是略高於一般人的。打好的麥秸稈要按時清理到外圍,叫“掃稈”。掃稈的時候,大人要我們”抱稈”,就是把麥草抱到場外。這是我小時候最怕的事,因為麥草的小微塵(我們叫“麥灰子”)會鑽入我們的脖頸胸腹,甚至褲襠,奇癢難忍。記得老父親打場回來後,常常坐在門前的石板上,慢慢倒出鞋底的糧食,小雞都聚在周圍啄食,咯咯咯叫個不停。

懷念那些與麥子有關的童年時光

接下來就是揚場了,這應該是收麥子過程中技術含量最高的活生了。每個隊上都有專門揚場的人,他們一板一眼有條不紊地工作,其他的人只有羨慕打雜的份。

懷念那些與麥子有關的童年時光

要裝糧食了,我們小孩子的任務是幫著大人系袋口。年齡更小的,像這小鬼一樣,在糧食袋子之間穿梭,或者趴在袋子上出洋相。記得我有個堂弟叫“鐵銬”的,常常一絲不掛的睡在袋子上。

懷念那些與麥子有關的童年時光

如果當日無風,糧食無法揚出來裝走,晚上還要“看場”,就是睡在場上,防止有人偷糧食——這是我最愛做的事。靜靜的夏夜,看繁星滿天,聽蟲鳴聲此起彼伏,那是一種多麼愜意的享受!甚至還可以結伴搞一點惡作劇:在夜色裡偷某人的瓜,摘桃竊杏之類,也是饒有趣味的。

懷念那些與麥子有關的童年時光

麥子收完了,孩子們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拾麥穗。先是由老師帶領給集體拾,然後再由家長打發給私家拾。私家拾的時候,把拾好的麥穗紮成小把子。根據拾麥穗的多少,家長會在中秋節給孩子們做一個或大或小的“花饃子”作為犒賞。

懷念那些與麥子有關的童年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