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典禮|校友肖傑:在安徽師範大學2018年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毕业典礼|校友肖杰:在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01

校友簡介

肖傑,1962年5月生,安徽定遠人。1982年7月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數學系,1982年至1985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85年至198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二、三等獎各1項。1998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毕业典礼|校友肖杰:在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02

校友講話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首先祝賀各位同學順利完成了學業,人生又站在了新的起點,揚帆起航,再創輝煌。

我是一九七八年秋天進入安徽師範大學數學系本科學習的學生,距今整四十年時間了。顧書記和學校讓我作為校友代表在全校畢業典禮上發言,我深感榮幸和壓力,我決定迎難而上,希望這一次能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

一九七八年,國家剛剛從十年浩劫中甦醒過來,百廢待興。安師大數學系招收了四個班,每班近六十人。在我的同班同學中有年齡剛好是我的年齡兩倍的大哥大姐。我進校時身高一米六七,體重九十四斤,畢業時身高一米七六,體重一百二十斤。母校養我育我,許多情景,今天又湧上心頭。

我畢業後考上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生,讀了碩士和博士。畢業後又去歐洲和美國學習和工作數年,回國後在北京師範大學和清華大學任教。在這裡我自豪地向母校報告,我是一名始終堅持一線教學的普通教師,也是一名始終堅持前沿科學研究的數學家。

四十年後的今天,我有以下幾點心得和同學們分享。

四年的大學學習和生活是彌足珍貴的。我們應該在長身體、談戀愛的同時,以更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系統專業的學習。比如說,這十年來丘成桐先生在清華數學的本課培養中,加強代數與數論、幾何與拓撲、分析與微分方程、概率與統計、應用與計算數學等五大方向的課程建設,要求一名本科生至少在以上兩個方向上打下紮實系統的基礎。

也許你會說不同學校的培養目標不同,素質教育和職業培訓要求也不同。我的理解是現代科學的兩大基本特徵:實驗科學和數理科學;這也是現代人類文明的基礎,合格的大學必須在此基礎上建設課程體系。我的另一理解是,我們安師大就是一所綜合性大學,並不是職業培訓導向的大學。我如果選擇當一名中學數學教師,也認為在大學階段學好數學分析遠比學一門解題技巧要重要得多。

我的另一個心得是要儘快走到前沿。如果你選擇科學研究的人生,你還要讀碩士博士,但也不能只是讀書完成作業的心態,重要的是走到學科前沿。其標誌是以研究者的態度與學科前沿的人交流探討,所謂學術大牛並不一定處在學術前沿,你要有眼光識別,特別是年輕人。

上個月我們安師大九十週年校慶,在數學院座談會上,我講到要鼓勵同學們的自信心,甚至有意於培養一點張揚的個性。比如要鼓勵學生自發舉辦辯論會,自主舉辦學術節和藝術節。我現在想,我和當時的同學都太膽小了,我太羨慕那些敢於上臺一展歌喉的同學。我們學校在蕪湖,雖然蕪湖是魚米之鄉水陸要津,但我們心理上還是覺得別的大學學生才是天之驕子,見多識廣;這樣的心理定勢是要不得的。

海洋麵對千萬條船,它才不管你來自哪個碼頭經過什麼河灣,只要你張開你的帆,它就用強勁的海風歡迎你的加入。我們安師大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而且他們的經驗說明,越是到更開闊更開放的國家或者國際大舞臺,他們的才華更加大放異彩。也許你不完全相信,你可以問問我在清華的同事李亞棟院士,或者仔細考察一下李亞棟學長的成才路徑。

在清華工作,有時有過去的同學來看我,我們也逛一逛清華園,我不是很喜歡去太熱鬧的幾個地方,我記得和孫國正、陳旭東同學都曾流連於二校門通工字廳小路旁山坡下一塊修復的殘碑:王國維紀念碑,主要是上面陳寅恪的一段文字: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彰。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同學們,你們畢業了,祝賀你們,但我不想只說一些一帆風順的好話,挑戰和困難就在前面。你可以在難過的溝渠前放下你的手腳,在難進的門階前低下你的頭;但你不會忘記,你是獨立的人格,你有自由的思想,你以開放的心胸,你用平和的心態來面對社會和生活。

我再次感謝母校,祝福大家!謝謝!

肖傑

2018.6.26

策劃:安師大新媒體工作室

校對:李英姿

編審張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