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有意識嗎?她能聽、也能看!

日本的江本勝博士在研究水結晶時發現,水具有意識,它能聽、能看。他用高速攝影技術來拍攝水結晶照片,在實驗水兩邊放上音箱,讓水聽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拍攝到的水結晶就美麗工整;聽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水結晶則展現出一種華麗的美;聽搖滾樂時,結晶就顯得醜陋不堪。

大自然有意識嗎?她能聽、也能看!

在裝水的瓶壁上貼不同的字或照片讓水看,不管是哪種語言,看到“謝謝”的水結晶非常清晰地呈現出美麗的六角形;看到“混蛋”或者“煩死了”的水結晶破碎而零散。

江本勝認為,只要水感受到了美好與善良的感情時,水結晶就顯得十分美麗;當感受到醜惡與負面的情感時,水結晶就顯得不規則且醜陋。總而言之,水是有意識的,甚至能與人類的情感產生共鳴。

這種說法,現在已經被主流科學界判定為缺乏依據的“偽科學”,江本勝本人也被指稱是網上買的假博士學位。我們不想對此事的真偽進行辯駁,只是想借此引出一個話題:大自然有意識嗎?

大自然有意識嗎?她能聽、也能看!

按照目前科學界的主流觀點,大自然是沒有意識的,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包括自然法則,都不是某種意識的產物,而是自然形成的。這是“進化論”者們在與“神創論”進行了長期鬥爭之後取得的豐碩成果,它使世界上的各大宗教從此都只能漂浮在空中,落不了地,在理性上被學術界所排斥。

“神創造了並控制著世界”的觀念,曾經主宰了人類幾千年。只是在最近二百年間,科學的發展動搖了人們堅持已久的信念,在“科學需要實驗驗證”的理念支持下,在尼采“上帝已死”的呼喊聲中,人們最終在理性的領域驅逐了神靈的存在,從此不再相信宗教信仰中含有理性的成分,認為那僅僅不過是人們精神寄託的需要。

大自然有意識嗎?她能聽、也能看!

但假如直到現在你的思想還停留在這樣的認識水平上,那麼你OUT了,那都已經是老皇曆。現代科學更多、更深的新發現,已經讓人看到了推翻“自然生成”觀念的曙光。歲月悠悠,又現當年鏡頭,科學新發現曾經成為質疑宗教理論的利器,但現在卻有可能成為科學自己的掘墓人。

只要抱著這種懷疑,到各學科領域去尋找,支持這一想法的事例屢見不鮮,但我們在這裡只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那就是“基因語言”的存在。

大自然有意識嗎?她能聽、也能看!

達爾文不知道基因的秘密,否則世界上也許根本就不會出現進化論。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它是由“肽鏈”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而肽鏈又是由20種基本的氨基酸按一定順序排列而成的。假如按照達爾文進化論的邏輯,自然界的蛋白質應該是偶然拼湊而成的,但事實上,大自然採用的不是這種笨辦法,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由“基因”這種遺傳信息精確控制著,它的生成完全是一個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組裝的過程。

基因通常處在細胞核內的染色體上。染色體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它在顯微鏡下呈圓柱狀或桿狀,很容易被鹼性染料染上顏色,因此叫做“染色體”。核酸有3種基本成分:磷酸、核糖或者脫氧核糖、鹼基。含核糖的核酸叫RNA,含脫氧核糖的核酸叫DNA。RNA中有4種鹼基,分別用G、C、A、U來代表;DNA中也有4種鹼基,其中3種與RNA相同,只有1種不一樣,分別用G、C、A、T來代表。

大自然有意識嗎?她能聽、也能看!

生物的遺傳信息都包含在基因裡。但基因中的遺傳信息是如何表達的呢?我們要怎樣才能讀懂它的內容?我們可以參考一下英語。英語中有26個“ABCD”這樣的字母,幾個字母拼在一起可以組成“home”這樣的單詞,單詞按照一定的語法結構組織起來,就成為一篇文章,可以表達出完整的信息。

遺傳信息的表達其實是一樣的道理。DNA和RNA中有5種鹼基,相當於5個字母;每3個字母連在一起組成一個單詞,分別對應著20種基本氨基酸中的一種,比如“ACC”對應“蘇氨酸”,“TCC”對應“絲氨酸”,“TTC”對應“苯丙氨酸”;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單詞對應的不是氨基酸,而是某種指令。這些單詞以複雜的語法結構組織起來,就成為了像“人類基因組”這樣的一部“天書”。

大自然有意識嗎?她能聽、也能看!

大腸桿菌遺傳密碼的64個單詞中,只有60個是對應氨基酸的,還有1個是指示開始合成蛋白質的,有3個是指示終止蛋白質合成的,這反映了一種簡單的語法結構。隨著人們對於基因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已經發現這些“天書”中語法結構的複雜,比人類語言有過之而無不及。

細胞生產蛋白質的過程很簡單,它只是按照語法對每一個單詞進行解讀,然後找到對應的氨基酸分子,把它們按照順序組裝起來。它並不是按照達爾文的邏輯,傻乎乎地一個一個去拼湊的。

通過以上介紹,應該很容易看出基因密碼其實是一種語言。它有點像英語,有字母、單詞、語法結構,但更像是一種程序語言,因為它裡頭還有很多像“操縱子”、“抑制子”、“啟動子”這樣的條件控制語句。

大自然有意識嗎?她能聽、也能看!

讀到這裡,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心生疑惑。語言是高級生命特有的現象,沒有生命的自然界不存在語言,低級生命也不可能產生複雜的語言。以“dog”這樣的符號來代表“狗”這樣的生物,這很顯然是一種思維活動,而只有智慧生命才有思維,才會懂得去創造語言文字。

但現在我們就要問了:如果大自然是沒有意識的,如果生命是沒有意識的自然界天然形成的,那麼這種基因語言的存在又該如何解釋呢?沒有思維能力的大自然,怎麼會知道用“TCC”這樣的符號來代表“絲氨酸”這樣的實物?細胞又是怎麼知道3個字母組成了1個單詞,在對應著某種特定氨基酸的呢?

大自然有意識嗎?她能聽、也能看!

假如大自然是完全沒有意識的,那麼“基因語言”的出現根本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釋。僅從這一點看,生命的出現就不像是一種偶然,而更像是一種設計。

基因語言還只是自然法則中極小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於紛繁複雜的自然規律背後存在著的自然法則,目前學術界普遍的觀點是,它是自然形成的。然而正如我們前面質疑,從邏輯上說,連放屁蟲的防衛系統那樣的簡單器官都無法自然生成,大自然怎麼可能生成眼睛這樣的複雜器官一樣,我們不禁要問,連“基因語言”這樣簡單的規則,大自然都不可能自然生成,它又怎麼能夠生成要更復雜無數倍的自然法則呢?

大自然有意識嗎?她能聽、也能看!

僅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就毫無保留地相信,大自然是有意識的。只是隱藏在這種意識背後的是什麼呢?是上帝、造物主、老天爺,抑或是其他的什麼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