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內兩度易主,聯華的股份為何成了燙手的山芋?

近日,聯華超市發佈公告稱,易果將向百聯集團轉讓聯華超市約1311萬股內資股股份。此前,易果持有聯華超市股份約1313萬股,佔比1.17%。交易完成後,易果持有聯華超市的股份僅剩約0.0018%。

2016年12月易果以8.5億元的價格收購永輝所持聯華超市21.17%的股份,成為聯華第二大股東。但是好景不長,不過半年,易果便將其持有的聯華超市18%股份轉讓給阿里巴巴,另外2%的股份轉讓給百聯集團。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易果短時間內頻頻拋售聯華的股份呢?

半年內兩度易主,聯華的股份為何成了燙手的山芋?

業內認為,易果之所以拋售聯華的股份,是因為聯華超市向新零售轉型並不順利,業績連續虧損。聯華超市2017年業績公佈顯示,2017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252.25億元,與2016年的營業收入266.66億元相比,下降了2.0%。

易果收購聯華超市的股份後,憑藉生鮮供應鏈優勢來改造聯華超市,不過從聯華的業績來看,改造並不成功。不僅易果對聯華超市的改造不成功,作為上一個接手聯華股份的永輝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

半年內兩度易主,聯華的股份為何成了燙手的山芋?

永輝收購聯華的股份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動作,包括對聯華進行資源、管理和服務輸出,藉助永輝超市相對完善的供應鏈,改善商品供給情況,提升生鮮經營能力。但是效果並不明顯。聯華超市2016年上半年營業額增長微小,淨利潤卻下降10%左右,而且預計年度業績仍然虧損。

為什麼易果和永輝對聯華進行的改造都以失敗告終了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聯華作為國企牢牢把握著主動權,沒有擺正好自己的姿態。聯華作為曾經的超市一哥,擁有著全國3000多家門店,但是時代變了,聯華已經沒有往日的輝煌了。

半年內兩度易主,聯華的股份為何成了燙手的山芋?

但是聯華並沒有認清楚現狀,依然保持著高姿態。在與易果的合作中,什麼事情都希望自己搞。從線上到線下,聯華超市按照阿里系的新模式重新複製了一套。

比如阿里有盒馬,聯華便打造了一個鯨選;阿里有淘鮮達,聯華藉助母公司百聯集團打造“百聯到家”。但是聯華根本就沒有電商的基因,所以只能模仿到阿里的模式,卻學不到精髓,最終只能以失敗告終,

半年內兩度易主,聯華的股份為何成了燙手的山芋?

聯華幾經轉型,但是效果都不佳。如果還不能夠認清現狀,擺正姿態,就無法在新零售的市場中立足,未來可能就走向沒落,再也不見往日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