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靜|端午話龍舟文化|以前過海珠橋,要放三響禮炮相迎的大烏龍

四、這篇說說珠三角的另一條真龍——石樓“大烏龍”

相傳龍王爺的小兒子,是個獨角龍,它一生下來就只有一個犄角。後人多以獨角龍象徵:美好祥瑞。

石樓“大烏龍”便是一條金頭獨角龍舟,其製成於1848年,大烏龍船身全是坤甸木造,長約12丈,膀厚,身寬,底平,划行時能經風浪。看上去有異於現在的賽龍。而龍頭、龍頸、龍尾的金,均是在2009年用24K真金重貼。

筱靜|端午話龍舟文化|以前過海珠橋,要放三響禮炮相迎的大烏龍

大鳥龍船身烏黑髮亮,大單旗、百足旗均黑心白邊,鼓身、陪神也是黑色為主,而橈槳則是紅色,更顯莊重威嚴,有如威風凜凜的黑將軍。

其實,大烏龍之所以採用黑色,也是依照龍舟的氏族文化定的。該龍的龍頭、龍尾都供奉在的石樓東約躍龍廟,廟內奉的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簡稱北帝)。方位正北,其色為黑,五行裡,北方屬水,黑色也屬水,故北帝又為水神。去過佛山祖廟的人都應有印象,裡面的北帝烏黑錚亮;故傳統的大烏龍船身烏黑髮亮,大單旗、百足旗黑心白邊,鼓身、陪神也是黑色為主,以前用的也是黑橈(現改為紅橈)。而船上六個精美的刺繡羅傘又分別代表石樓村東約六個坊:南鎮坊、東鎮坊、鎮龍坊、陽明坊、大井坊和集萃坊。

筱靜|端午話龍舟文化|以前過海珠橋,要放三響禮炮相迎的大烏龍

此龍舟名字的由來,據說是在清朝,有次廣東李巡撫觀賽,見此龍後讚歎說:一鼓轉三灣,有若烏龍。遂獎黑旗一面,上書白字“大烏龍”。

有詠“大烏龍”詩為證:

金頭獨角黑旗蟠。

十丈烏龍躍浪間。

飛舞紅橈山嶽動,

震雷一鼓過三灣。

而正如第一篇文所說,石樓族人為官者眾多,財雄勢大,但又從不欺人惹事。所以“大烏龍”也德高望重,據說,那時的大烏龍出省城巡遊參賽,每過海珠橋時,都要放三響禮炮相迎。而相傳其所到之處,各龍也都會給足面子,各族群有何紛爭,只要“大烏龍”一到,皆可擺平。

珠三角的龍舟文化在很多人眼中都認為是賽龍競技文化,其實,龍舟活動的核心文化是和親睦族的禮儀文化,這是放在下一篇說。

筱靜|端午話龍舟文化|以前過海珠橋,要放三響禮炮相迎的大烏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