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上市是小米、美團的唯一出路?

8年前的2010年,被認為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元年,那一年的3、4月,小米和美團相繼成立,8年後它們已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如今又不約而同相繼赴港IPO。

为什么说上市是小米、美团的唯一出路?
为什么说上市是小米、美团的唯一出路?

兩家誕生於同一年的公司在同一年,在中外資本市場上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參考對象。如今又先後進軍同一個資本市場,他們都想成為下一個亞馬遜,這是天大的巧合和緣分。

作為新經濟公司的代表,兩個超級獨角獸均經過多輪融資,期間上市傳言不斷,但都一推再推,似乎是並不急著上市。

王興多次公開表態暫無上市之心,雷軍在16年也聲稱“小米5年之內不會上市”,現如今兩個人都急著赴港IPO,言行不一的背後是什麼讓兩人臨時變卦?

1、

要搞清楚這背後的動機,就要知道美團和小米是誰?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雷軍在招股書開頭回答了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的問題,他提到“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使命是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美團則相對簡單,是中國領先的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使命是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小米和美團都是新經濟下的超級獨角獸,共性不多,但從招股書上可見,這兩企業有一個很大的相似點:

曾風光無限的團購行業業已落寞,從“團購”中來的美團正在竭力擺脫這一標籤,逐步擴展至酒旅、外賣、網約車……

從為發燒而生的小米,也正努力擺脫硬件廠商的標籤和束縛,進軍新零售和物聯網,變身互聯網公司……

無論是美團的“外賣、酒旅、新零售”,還是小米的硬件+新零售+互聯網”的生態圈,他們都想成為亞馬遜,也就是從獨角獸變成大象甚至是恐龍級別的大公司。

這種共性背後的動機其實無可厚非,有夢想總是好事,若一直執著於團購和手機業務,美團和小米也不會熬到上市的這一天。

美團和小米的戰場越多,故事越多,遠景越宏大,自然燒的錢也就越多,離盈利的日子也就越遠。

這個過程中,也就是人們所質疑的美團到底有沒有邊界,小米是個硬件公司,還是家互聯網公司?

毋庸置疑,王興想要的無邊界戰爭和雷軍在意的互聯網公司,都是不斷通過佈局新業務擴充估值,先後進入一個個已佈滿競爭者的賽道。

为什么说上市是小米、美团的唯一出路?为什么说上市是小米、美团的唯一出路?

多線作戰的美團和小米對資金有強烈的需求,這是他們如今變卦急著上市的動機之一。

美團則貫穿了中國整個互聯網燒錢史,儘管本次招股書披露美團手上還有不少彈藥(接近70億美金現金儲備),但好比一個習慣了花錢大手腳的人,有一天你讓他精打細算是不可能的。

2018年年初,美團就殺入了燒錢速度更快的的打車領域,隨後又以近37億美元的價格(以股權、現金、債務相結合的形式)買下了另一個燒錢大戶摩拜單車。

從小米看,三年開1000家的小米之家、小米重金打造的lot平臺、不斷投資生態鏈企業、擴展海外業務,這都是為了建立一個小米生態圈。

這揭示雷軍的野心的同時,也意味著需要投入源源不斷的資金。

對於小米、美團這些巨型獨角獸而言,融資和估值已經達到一定規模,已很難在一級市場找到合適投資者。

而他們的主營業務還未大規模盈利,新業務又處於燒錢之中,需要正向的現金流支撐,赴港上市是唯一選擇。

2、

另一個動機是,現在是上市的最好時機,無論是小米還是美團,都是其增速和估值最好的時期,在這個窗口一定要上,硬著頭皮也要上。

從主營業務來看,手機佔據了小米大部分的營收,餐飲外賣佔據了美團營收的大頭。

不管是小米的手機,還是美團的外賣,都有一個典型的特性,就是毛利低,競爭大。

美團在招股書中提到,餐飲外賣毛利低的原因是提供配送服務會產生大量銷售成本。

美團各業務毛利

在2017年,我國外賣市場雖然依舊保持著超過一定的增長,但隨著一二線城市外賣市場飽和、三四線城市業務發展又面臨著一定的邊際成本,外賣市場整體接近飽和。

在和行業另一巨頭餓了麼的對抗中,美團並未顯現出明顯優勢,儘管各家的統計數據都說自己份額是行業第一,但也從側面凸顯出兩家的較量屬於勢均力敵。

为什么说上市是小米、美团的唯一出路?

加上另一個躍躍欲試的滴滴外賣,美團的外賣生意毛利低、競爭大,是苦活累活,確實不好做。

在王興規劃中,美團點評未來是服務電商平臺,美團的假想敵是亞馬遜,但其如今依然有著鮮明的外賣公司標籤。

再以追求性價比而言的小米,從15年到17年,雖然小米手機的毛利率在不斷上升,但依然偏低。

從招股書中看到,小米手機出貨量最大的是其低價品牌紅米手機,這是其毛利偏低的主要原因。

小米各業務毛利

手機界的競爭慘烈毋庸贅述,國內有華為、OV,國外有三星、蘋果,小米手機的日子也不好過。

在主營業務普遍低毛利、強競爭的境況下,但2017年,小米和美團都實現了強增長。

2017年小米在16年銷量大跌36%的基礎上實現了成功逆襲,美團餐飲外賣也實現了62%的高增長。

小米近三年各業務營收情況

美團近三年各業務營收情況

但度過了七年之癢的美團和小米,在王興和雷軍指望的新業務真正成長起來之前,外賣和手機都未必能維持過往的高增長,所以在今年他們必須上市

而幸運的是,此前去年以來港股表現亮眼,恆指屢創新高。

2017年全年港股漲幅超過30%,成為當年全球表現最好的主要指數。騰訊更是在去年實現了股價翻倍,成為亞洲市值最大的公司。

到今年1月份,恆生指數更是一度達到了新的歷史高點33484點,突破了之前在2008年創下的歷史高點。

行情好的時候,科技公司的估值和上市後的市值理論上都會更高, 再加上港交所推動了港交所成立25年來最大的變革,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

這是最好的時候,對於赴港上市對小米和美團們來說,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此時不上市更待何時?

於是我們看到了罕見的“中國超級獨角獸的IPO之年”,繼小米和美團之後,據說滴滴等公司也在排隊中,港股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資本盛宴。

3、

但眼下的港股對於新經濟公司們還算是最好的時候嗎?實際上,目前恆生指數已從今年1月的高點下跌15%。

6月20日,摩根士丹利策略師把恆生指數的12個月目標大幅下調約10%至27200點,這意味著恆生指數將從1月高點下跌約18%。

此前,新經濟公司眾安在線、閱文集團、易鑫集團、雷蛇等在短短几個月內比上市初期高點大幅下跌。

而平安好醫生和匯付天下,甚至一度跌破了發行價,這也引起了投資者對新經濟公司高估值泡沫的擔憂。不得不說的是,這將對正上市和排隊上市的企業造成一定影響。

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小米在IPO時估值大幅下調,最後從傳聞中的750億-800億美元下調為550億至700億美元。

前幾日,在香港香格里拉酒店,雷軍面對機構投資者說:“這次550億美元的定價,就是我也不想開價了,你們隨便開吧。總不至於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

據外媒報道,美團的估值可能會達到600億美金。相比於美團,小米550億美金的估值還算合理,因為三年多前其最後一輪融資,估值就已達到450億美金。

但在去年10月,美團點評完成一筆40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約為300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團點評的估值在不到一年內實現翻番。

不管是小米還是美團,還是其他躍躍欲試的獨角獸們,估值是高還是合理,但眼下急著赴港上市,從市場整體來看,情況似乎有些微妙。

針對小米和美團赴港IPO,知名投資人王功權表示:

小米和美團IPO三個月內的股價走向,將深刻影響中國創投行業的投資價值取向。將來回顧起來就會發現,這兩個公司在這個歷史階段,具有標誌性的意義。好,則大家繼續做爆炸成長夢想;不好,則風險投資的一個泡沫時代結束。

为什么说上市是小米、美团的唯一出路?

無論如何,如今的港股市場上,小米CEO雷軍剛剛向投資人講述完小米的商業模式,不久後站在投資者面前的這個人又會換成王興,或者是程維,抑或是下一個獨角獸代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